本港为何要发展债市? 金管局余伟文撰文讲解
就在债券先导计划公布详情之际,金管局副总裁余伟文在《汇思》撰文,谈及香港发展债市的意义。
余伟文指出,金融市场集资有三大途径,分别银行贷款、股票及债券。银行业作为“百业之母”自然十分重要,而在股市和债市之间,香港金融市场发展往往予人厚股票、薄债券之感。
去年在港发债3.6万亿 比股市总集资额多5倍
但其实,本港债市活跃程度绝不逊于股市,根据亚洲开发银行数字,2017年在港发行的美元、欧元、日圆及港元债券规模达4,670亿美元(约3.6万亿港元),较2008年增长7倍,相对2017年股市集资总额5,800亿元,亦高5倍之多。以发行量计,香港是日本以外亚洲第三大债市,仅次于中国内地及韩国。
企业买债对冲风险 亦能拓阔融资渠道
债券是“固定收益”投资工具,与股票价格波动相比可提供较稳定回报。余伟文表示,一般而言,股债价格存在互补关系,适当的股债组合配置有助对冲风险,因此许多大型机构投资者都持有债券。
他认为,香港已经是亚洲地区的银行业中心,股票市场在居世界前列,进一步拓展债市可扩阔资金融通渠道,避免过度依赖股票市场和银行体系,提高资金运用效率。而银行贷款、股票与债券“三脚凳”,有助强化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有利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持续发展。
政府正筹备绿色债券 金管局全力配合
余伟文指出,金管局已经在港推动债市20年,未来港府有一连串促进债市发展的措施,除了债券资助先导计划,还拟推出1,000亿元绿色债券计划。金管局将于6月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CMA)合办绿色债券及社会债券年会,并与人民银行就内地与香港绿色金融机遇举办联合座谈会。
他又指到内地企业在香港发行美元债券,或俗称“点心债”的人民币债券,根据亚开行统计,内地企业去年发行外币债券达2,200亿美元,当中有很大规模是在港发行。余伟文相信,这趋势结合债市新措施逐一落实,本港债市会有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