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日本制造”招牌 日政府拟增加违规企业罚款100倍
撰文: 马健彰
出版:更新:
由于神户制钢所等日本制造业接连曝出品质数据篡改问题,为加强预防同类违规行为发生,日本政府正推进修订《工业标准化法(简称JIS法)》。
《日经中文网》报道指,日本经济产业省将对违规企业的罚款提高至相当于如今100倍的最多1亿日元(约693万港元)。另外,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被纳入处罚对象。日本政府希望以此推动企业的意识改革,恢复日本制造的信誉。
日本为保证JIS识别有效性
涉及钢铁、汽车零部件和建筑材料等具备高品质的产品,企业可根据日本国家注册机构的认证,采用日本工业规格(JIS)标识。目前,日本相关认证机构为持续对品质进行担保,需定期对工厂进行审查,如果不满足相应水平,将取消认证。对于不遵守认证机构决定、继续显示认证标识、或在原本未获认证的产品上使用等企业,将处以最多100万日元(6.93万港元)罚款或最长1年的有期徒刑。
日本经济产业省为遏制检测数据篡改等违规行为,将把罚款额提高至最多1亿日元。同时,管理体制也将纳入日本JIS法的对象。例如为避免工厂等制造一线发生数据篡改,将建立多人参加的检查体制,以及负责品质管理的部门要完全独立等。如果管理特别不完善,而且未显示出纠正姿态,将予以处罚。
日本政府:制造业丑闻未见损害日本形象
另外,《路透》引述日本经济产业省制造产业局长多田明弘表示,日本制造商的一系列篡改数据丑闻并没有损害日本形象,但提醒厂商,在面临成本或交货压力时,必须避免牺牲质量。
多田明弘表示,这些问题并不表明日本制造存在系统性缺陷,只是个别公司发生的单独问题。他又指,个别公司声誉受到影响,导致公司的股价下跌,但不认为日本制造商的整体品牌形象已经受损,日本股市亦不是整个下滑,同时也没有看到关于日本制造商的大量订单被取消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