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香港金融科技优势在B2B 投资推广署力谷6大板块
金融科技(FinTech)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由支付到借贷;由人工智能(AI)到大数据、互联网安全(Cybersecurity)、区块链(Blockchain)、监管科技(RecTech)、保险科技和财富科技等,包罗万有。
香港投资推广署(InvestHK)金融科技主管夏多希﹙Charles d’Haussy﹚表示,香港在B2C(企业对客户)金融科技较不成熟,某程度上是因为香港是一个很细的市场,阿里巴巴等企业来港发展某程度上都是将这视作看国际市场发展的踏板或评估。但如果是B2B(企业对企业)的金融科技的话,香港有很多发展优势,全球最大的100家银行中,75家在香港落户,中国内地也有很多金融科技企业来港发展业务。
力谷6大板块 包括互联网安全、财富科技等
在一众FinTech范畴当中,投资推广署金融科技团队目前重点推动的6大板块,分别是区块链、互联网安全、监管科技、保险科技、财富科技和人工智能。
夏多希表示,很多人以为网络安全只是关乎电脑病毒,但其实网络安全是一个很大、日新月异的范畴,“你在支付业务的网络安全做得好,不代表会在个人理财或者保险业务上的网络安全都做得好,每一个细项都是一个专业。”他又指,金融系统的安全事关重大,一发生问题,牵涉的资金随时数以万元计、亿元计,所以绝对有一个很大的网络安全需求。
他也特别提到人工智能巨大的潜力,例如一名散户考虑是否买入长和(0001)时,如果网上找资料的话,有太多资讯,有些甚至是互相矛盾的,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很难作决定,但因为有人工智能出现,便可以轻易整合市场上的资讯,“让投资者短时间内大致把握市场趋势,是近年财富科技一个很大的发展方向,未来人工智能将帮助其他FinTech范畴发展得更快、更好。”
金融科技规管是两难
很多人觉得香港金融科技发展看似停滞不前,但夏多希却觉得两三年之间,已经犹如另一个时代。他形容早两三年前,香港金融科技发展呈现的是竞争关系,一边是新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说要打低传统金融机构,另一方面是传统金融机构,认为自己已经发展得很好,不打算理会这些初创公司。但现在明显看到两边都有更多的合作,传统金融机构愈来愈多使用金融科技初创的服务。与此同时,监管机构亦开展新尝试,推出金融科技监管沙盒(Sandbox),给初创企业一个受限制的监管环境去测试更多“新创意”。
虽然近期港府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发展金融科技,但相较部份地区,例如中国和美国,香港对金融科技监管的思维似乎还是显得保守。对此,夏多希表示,发展金融科技和确保金融安全之间无可避免有一些“张力”,因为金融安全事关重大,无人用希望突然收到银行的电邮通知,说“不好意思,我们犯了错,所以你的钱都消失了。”
夏多希形容,中国等地区采用的监管模式,初期偏向绝对放任,但一旦出现问题,便会一下子全面收紧监管,这情况对发展中的金融科技初创更为不利,因为可能生意扩大了,才突然没有生意做。相反,香港的管治思维较倾向先观察和了解清楚,才放行,虽然有时会较慢,但胜在较有透明度和稳定性。
记者问,那么美国的管治思维呢?对金融科技较开放的美国又是否香港的学习对象?夏多希打趣道︰“最近一次全球金融危机来自哪里?”他坚持香港的监管模式已是较好的模式,虽然部份金融科技可能因为真的比较复杂,监管机构要较多时间去观察考虑,但大部份金融科技在香港其实都有足够空间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