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架飞机变6000亿元资产帝国 海航资本运作史耐人寻味

撰文: 何敬熹
出版:更新:

内地民企海航集团去年底至今年初,斥资合共272亿元鲸吞四幅启德地后,在香港“一战成名”。不过,未知是否“树大招风”,围绕着海航的是非自此不断发酵。《彭博》今日又报道,海航集团向非银行金融机构抵押非上市公司股票,取得约780亿港元贷款,当中包括影子银行。
事实上,海航进取的融资手段,一直为市场所诟病。这家成立只有20多年的民企,由4架客机起家到建立总资产逾6,000亿元人民币的资本帝国,背后的融资手段耐人寻味。

海航集团由航空业起家,至今已成为跨地域、跨行业的知名企业集团。(路透社)

海航集团由1993年只拥有4架客机的海南航空起家,到今天发展成为跨地域、跨行业,坐拥中港15间主板上市公司、旗下总资产逾6,000亿元人民币的民企集团,在其扩张的过程中采取的进取融资方法绝对功不可没。

可以说,海航系是一本活的债务融资“教科书”,市场上较常见的融资手段,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信托融资、股票质押借款、上市公司再融资等,海航集团都有用上。

香港国际建投上演“蛇吞象”

海航系其中一个融资妙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以海航旗下、投得两幅启德地皮的香港国际建投﹙0687﹚为例,两幅启德地单是地价已高达130亿元,但截至去年12月底,香港国际建投资产净值只有29.6亿元,净现金也只有13.8亿元,如何能“蛇吞象”,投下价值逾百亿元的地皮?答案不久后揭晓,香港国际建投宣布,以1供2方式,供股集资92.55亿元,以支付启德地皮和其他银行贷款。

不过,可以说,海航在上市“抽水”的潜力远远还未开发,自2014年起,海航已在港股市场买入多只“壳股”,包括首长科技(0521,后改名海航实业集团)、泰升集团(0687,后改名香港国际建投)、KTL(0442)、嘉耀控股(1626)、龙杰智能卡(2086)和东北电气发展(0042)等,再加上海航集团在内地A股市场拥有的8家主板上市公司,海航系于中港股市,共有15间主板上市公司,“抽水”潜力无限。

海航旗下的香港国际建投,“蛇吞象”式投得两幅启德地。(资料图片)

押股借逾1,800亿元

股票市场直接“抽水”外,传媒报道海航也大量将股票作抵押融资。《彭博》统计,海航已将手上15间上市公司的股份做抵押融资,部份公司抵押给债权人的股份超过九成,涉及资金高达1,872亿港元。与此同时,海航的非上市资产也被大量抵押,包括无上市的母企海航集团的股权、飞机、土地使用权、高尔夫度假村、企业车辆等。

《彭博》最新一篇报道指海航系抵押逾780亿港元的非上市公司股票予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取得贷款,当中部份影子银行的贷款利率更是远超过基准银行利率或发债利率。

有传多间银行暂停对海航的贷款,令外界担心海航负债问题会否“爆煲”。(路透社)

高杠杆潜在的风险

海航的高杠杆虽令集团可高速发展,但背后也有不少潜在风险。例如海航透过大量抵押上市公司股票融资,一旦股价下挫,跌穿抵押时的价值,理论上债权人有权于某时点要求海航追加抵押品或保证金,或出售抵押品以偿还债务,即俗称“斩仓”,容易引起流动性风险。

另外,今年有传最少有5间中外银行停止向海航贷款,又或降低了对海航的借贷规模,虽然海航可改用其他贷款利率较高的渠道借贷,例如影子银行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但东方资本研究创办人科利尔 (Andrew Collier)称,传统银行对海航实施限贷,令海航要用更高成本借贷,实际利率从2015年的4%升到去年的4.4%,但海航去年股本回报率从2015年的3.6%下降到去年的1.7%,担心海航投资回报未来或不足以弥补借贷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