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分析师料内地通缩延至今年 持续时间属上世纪大跃进后最长
内地即将公布2024年通胀数抓。《彭博》引述分析师称,中国未能打破通缩周期,现在正迈向自1960年代以来持续最长时间的价格下跌,这暴露出一个关键弱点。而去年晚些时候经济成长回升可能还掩盖了这一点。
报道指出大多经济学家认为,定于周五(17日)发布的官方数据势将显示,2024年中国连续第二年陷入通货紧缩。包括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在内的一些华尔街最大银行预测,这种情况将持续2025全年,这将是自上世纪60年代,“大跃进”运动结束以来从未见过的情况。
分析师指内地需要财政刺激
虽然实际经济成长估计在去年第四季度加速,但彭博调查15位经济学家得出的预估中值显示,衡量经济中物价变化的最广泛指标﹕本地生产总值(GDP)平减指数2025年料为负0.2%。相比之下,新冠疫情爆发之前10年的平均值为3.4%。
“刺激、刺激、刺激,特别是财政方面,中国极需刺激。”汇丰控股驻香港首席亚洲经济学家Frederic Neumann说道,“我们在其他经济体看到需要大力政策推动才能彻底摆脱通膨下降的局面。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将在中国逐步上演,但实际上会非常缓慢。”
中国面临著与美国发生更多贸易摩擦的局面,如果在海外市场遇挫的出口商被迫转向国内市场,可能会使中国的困境变得更加糟糕。特朗普数日后就将宣誓就任美国总统,他曾威胁要对中国商品加征60%的关税,全球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战已是一触即发。
楼市问题蒸发18万亿美元财富
中国难以从通缩泥潭中脱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场房地产危机导致家庭财富蒸发了约18万亿美元,这促使人们增加储蓄,减少开支。即便如此,出口猛增,以及住宅销售和零售支出改善,很可能提供足够动力,帮助实现中国政府去年设定的5%左右成长目标。周五出炉的数据也包括房地产市场数据和零售销售。
接受《彭博》调查的经济学家估计2024全年实际GDP成长4.9%。随著政府推出更多刺激措施,去年最后几个月信心开始好转。
GDP平减指数在去年第四季度可能保持在负值区域,使得负值持续时间达到连续七个季度,追平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创下的纪录。
料2026年通胀0.9%
《彭博》调查预计,该指标2026年势将改善至0.9%,2027年上升至1.4%。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名义GDP和实际GDP之间的差别。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朱海斌表示,GDP平减指数为负或名义GDP成长疲软,会由于企业利润疲软和财政收入疲软直接损害经济,并由于收入成长疲软间接损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