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料今年香港GDP增长2.7% 金融体系仍强韧 政府财政空间充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代表团完成就香港的2024年第四条磋商讨论后发表初步总结,认为尽管面对多重挑战,香港经济正逐步复苏,又再次肯定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功能,认同香港的金融体系在稳健的制度框架、充足的政策缓冲空间,以及联系汇率制度畅顺运作下仍然强韧。
代表团于去年11月11至22日访问香港,其间与特区政府官员、金融监管机构及私营机构代表进行讨论。
IMF于声明内指出香港特区经济在经历一段长时间的困境后,正在逐步复苏。受多次冲击影响,香港特区经济自2019年经历了三年衰退。2023年初,与新冠疫情有关的限制措施取消,令内部需求和访港旅游业在2023年上半年强劲反弹,但随后复苏之路面对多重逆风,包括高息环境、房地产市道持续调整,以及中小企业的营商环境充满挑战。尽管如此,在稳健的制度框架、充裕的政策缓冲和联系汇率制度平稳运作支持下,金融体系仍然保持其韧性。
新出现的短期和长期挑战亦需要密切关注。随著香港特区与中国内地的经济和金融进一步融合发展,香港特区所面临与内地相关的风险亦有所增加,包括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地缘经济碎片化加剧带来的风险。
在预测期内,本地生产总值的实质增长预计将逐步放缓。由于重新开放后的经济增长势头已进一步消退,高息环境和港元强势继续对本地经济活动构成压力,预计经济增长将从2023年的3%减慢至2024年的2.7%。美国货币政策逐步放松,将支持内部需求上升,但将因外部需求(包括来自中国内地的需求)减弱而抵销,预计2025年的经济增长将保持在2.7%不变。
而于政府新闻稿内,则指出代表团认为,基于目前的经济状况,香港在中期逐步整合财政的方向和路径是合适的。代表团预计,在考虑到新的收入措施、控制支出的成效以及与疫情相关的开支逐步减少的支持下,香港的财政空间仍然充裕,并预计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收窄。
称IMF认同政府撤销楼市辣招
代表团预计,香港的实质本地生产总值在2024年和2025年均会增长2.7%。代表团认同香港特区政府在开发新增长来源方面的努力,包括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增加投资,以及吸引海外人才和高端产业来港。代表团亦认同,特区政府取消所有住宅物业需求管理措施是合适的。
代表团同意本港注册的银行资本充足、流动性高,盈利能力亦强;本地按揭贷款拖欠率维持在低水平,而低失业率及高住户资产净值,均有助支持住户信贷质素。代表团亦欢迎金管局决定引入正值中性的逆周期资本缓冲(CCyB)比率,此举将提高银行体系在系统性风险出现时,加强向实体经济贷款的能力。
可持续金融能提升港竞争力
代表团亦留意到,香港特区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在发展蓬勃的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方面有重大进展,而推进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发展可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竞争力。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欢迎代表团认同香港经济正稳步复苏。代表团再次肯定香港金融体系的韧性,本港会继续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发挥好“一国两制”下“内联外通”的独特功能。就基金组织提出的不同建议,特区政府会仔细研究并分析。
陈茂波﹕未来数年政府将实现收支平衡
他亦感谢代表团认同本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整合财政。面对复杂多变的外围政经环境,以及本港经济结构处于调整过程,当局会适当开源节流,并以节流为主导的策略,在数年内恢复收支平衡。节流方面,会管控经常开支增长以逐步收窄收支差距;开源方面,会保持香港简单低税制的竞争优势,并兼顾社会实际情况,避免削弱经济恢复的动力,并以“能者多付”为原则,尽量减低对一般普罗市民的影响。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说,正如代表团指出,香港经济高度开放,金融服务业规模庞大,并与全球接轨,因此联系汇率制度仍然是最适合香港的安排。本港稳健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包括具透明度的机制、充裕的外汇及财政储备、稳健的规管及监管架构,以及健全的金融体系,亦继续支持联系汇率制度的公信力。金管局会继续保持警觉,维护金融稳定,同时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