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明年首季内地汽车价格战“提前开跑” 中欧协议关税反利好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今(25日)发表大行报告,论及近来欧盟与中国就电动车关税问题,达成协议的传闻,指其实市场乐见的好消息,虽然目前设定最低售价的限制仍存阻碍,不过一旦协议可以成真,却可保证车企盈利。
此外,其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内地汽车价格战硝烟重燃,时间亦会更加提早。基于内地价格战令其盈利受压,故而内地车企每卖一辆车的盈利,其实不及全球其他车企,尽管国内品牌占据全球汽车销量的20%,占据电动车销量更高达60%,但总市值仅为10%。
中欧关税协议 变相保证车企盈利
近来中欧就电动车关税问题,达成协议的声起,原本的加关税方案,或改为中国承诺向欧盟出口的电动车设立最低价格机制。
巩旻解释称,如若今次中欧达成的协议成真,无疑意味著卖更少的车,赚更多的钱,变相保证了车企的盈利。于欧洲消费者而言,固然会缺少诸多购买选择,不过相信中国车企会争先恐后打造更好的车,提供更智能化的体验,其实是一件好事。
两大因素驱动 汽车价格战明年首季提前开跑
而从年初至今,内地车企屡陷价格战漩涡,他就认为,明年第一季度仍会打响“价格战”,时间更为提早。
他表示,首先2025年春节,本就提前至1月底;另一边厢,行业约有20%的销量,来自于政策补贴措施刺激,大概率会延续。而至明年初,新的补贴政策出炉,消费者便会更趋观望,希望得到新车推出,令年初时价格战更为激烈。
中国车企总市值仅占全球一成 远不及销量份额
其续指,中国车企的估值被低估,目前国内品牌占据全球汽车销量的20%,占据全球电动车销量更高达60%,但总市值却仅为10%。
他分析原因在于,国内车企总体盈利较少,每一辆车赚的钱,不及全球车企。且内地的价格环境比较严峻,西方车企仰仗豪车,可以赚到更多,料伴随内地30至50万元(人民币)售价的车型渐多,可以改善此种错配情形。
不过,消费者对于内地品牌的认可度提升,包括理工类人才,电池技术等均存优势。目前外国的汽车制造商,在中国有高达200亿美元的利润池面临风险,尤其是德、日系汽车,仍然存在较高的下行风险,但较高端的品牌会比大众品牌更具弹性。此外,外资车企在华尚有1000万的产能处于过剩状态。
内地车企攻港料销量有限 藉港担任出海“训练场”
近来屡有内地电动车企攻港,巩旻直言,香港实则是很小的市场,全年的车辆需求,差不多只相当于北京等城市,20天左右的销量。
但香港是“家门口的右軚市场”,兼以全市场的消费者购买力强,因此车辆的要求足以代表与发达经济体,相一致的市场要求。故其认为,中国车企在香港销量如何,尚且次要,因为销量与盈利料皆有限,但香港会作为“训练场”的角色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