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救市力度揭盅! 推6万亿刺激经济方案 分3年实施|一文看清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自本周一(4日)起,一连五天在北京举行,随着美国总统大选尘埃落定,外界聚焦今日(8日)会议完结后,下午4时人大所公布的新一轮刺激经济措施。
当中,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宏才,以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出席新闻发布会,同时宣布推出6万亿刺激经济方案,分三年实施。
【16:55】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不及预期
蓝佛安指出,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不及预期,对此,其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完成全年预算目标任务。 从中央看,10月份,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7万亿元,同比增长7.9%,增幅比9月份的2.4%提高5.5个百分点。
1至10月,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万亿元,同比降幅比1至9月收窄,呈现回升趋势。后两个月,一方面,在依法依规组织收入的同时,安排有关中央单位上缴一部分专项收益,补充中央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特别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足额到位。
【16:50】中国负债率为67.5%
蓝佛安指,从国际比较看,中国政府负债率显著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资料,2023年末G20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其中:日本249.7%、意大利134.6%、美国118.7%、法国109.9%、加拿大107.5%、英国100%、巴西84.7%、印度83%、德国62.7%;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4%。同期中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
目前,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隐性债务置换工作,马上启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
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目前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16:45】不增加政府债务总体负担
蓝佛安表示,在在统筹考虑存量隐性债务规模、化债支持政策和地方可用化债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上,建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当中,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一是不增加政府债务总体负担,不改变地方偿债责任;二是考虑隐性债务和法定政府债务之间的利差,预计可累计节约利息支出约4000亿元;三是推动解决地方各类“三角债”问题,提振经营主体信心,降低金融机构呆坏账损失;四是支持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扭转存量债务过度占用财政资源的困境,腾出更多资金解决基层“三保”及经济发展堵点问题,最佳化政府投资布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16:40】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蓝佛安指,为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会从三方面实行。一是监测口径更全。财政部正会与相关部门健全资讯分享及监管协同机制,全口径监测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的债务状况,动态分析、及时预警、防范风险。关于融资平台经营性债务,根据相关要求,金融管理部门已经研究制定了金融支持地方债务化解的政策举措,我们将积极配合抓好现有金融支持政策落实。
二是预算约束更强。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持续加强预算管理,督促地方依法合规建设政府投资项目;对未纳入预算安排的政府支出事项和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坚决堵住地方违法违规举债的途径。
三是监理问责更严。强化收集新增隐性债务线索,及时掌握违规举债新手段、新变种,推动监管从事后“救火补漏”向事前“防患于未然”延伸。严格落实地方政府违规举债问责。
【16:35】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解决存量债务风险的同时,必须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财政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保持“零容忍”的高压监管态势,对新增隐性债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主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16:30】经置换地方债 料五年累计可节省约6000亿元
蓝佛安表示,要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这次置换,近三年密集安排8.4万亿元,大幅降低了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省地方利息支出。我们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省约6000亿元左右。
【16:25】部分地方隐性债务存在“爆雷”风险
蓝佛安又称,目前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爆雷”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化债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转变.
一是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二是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三是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转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四是从专注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进发展并重转变。从政策效应来看,能够发挥“一举两得”作用。
【16:15】2023年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
蓝佛安称,在各地各部门协同努力下,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减少。 2023年末,经过逐项甄别、逐级审核上报,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今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经济运作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税收收入不如预期,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各地隐性债务化解的难度加大。
针对上述情况,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以原合约偿还。
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减。故此经估算后,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较轻松的。
【16:15】每年花2万亿
蓝佛安表示,增加的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3年安排,2024至2026年,每年将花2万亿,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
【16:10】安排一次报批 分三年实施
许宏才在新闻释出会上指,议案提出,为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万亿元,增加到35.52万亿元。
许宏才表示,议案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财政部门将按程序尽早下达分地区限额,地方政府将依法做好债券置换工作,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将依法做好监督工作。
【16:05】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的决议。
当中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出空间更好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中国救市力度众说纷云
外界对中国救市力度,其实一直众说纷云。美国《华尔街日报》指,往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常在10月底召开,而今年推迟至11月初,接近美国总统大选结束,或意味有关政策规模,将根据美国选举结果而进行调整。
野村预期,未来数年财政刺激方案的规模,最终可能达到每年GDP的2%至3%。另料内地将提供1万亿元用于充实银行资本,这笔资金主要作核销不良贷款。高盛则预计,内地政府将额外发行1万亿至2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置换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