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港股憧憬落空 专家解读发改委记招 牛市难维持至月底?

撰文: 郑文玥
出版:更新:

A股千呼万唤重开,市场憧憬,北水回归令港股更上一层楼,兼且发改委刚好同于今日(8日)召开发布会,市场期盼中央有万亿级财政政策推出。无奈市场最终憧憬落空,发改委记招未见惊喜,沪指先由高开一成,涨幅缩至2%,全日录得4.6%上扬。港股更跌宕起伏,恒指创下单日最大跌幅历史,落差高达2140点,最终收报20926点。

两位专家深度解读发改委会议,指今次救市本就非针对股市,且发改委只有一家发声,未似早前公布财策大阵仗,反吁市场留意后续一项重要会议。其表示,即便有财策出台,若不能精准作用经济痛点,则此轮牛市或难维持至本月底。

专家厘清“政策组合拳”非为救股市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表示,论及今次“政策组合拳”,首先需厘清,官方出手的目的并非“托市”救股市,而是希望刺激内房销售、提振实体经济,只是股市赚钱速度更快,方被疯狂炒卖。

事实上,本来期待进入楼市的钱,反蜂拥入股市,杨宇霆认为,其实反应了经济的结构性问题。他直言,“房住不炒”仍然被提及,因此除非再下调房贷利率,令到内房可以刺激出投资方面的需求,否则仍较难有显著提振。

关于“政策组合拳”的出招时机,市场议论始终纷纭,美国减息、中港股市低迷乃至国庆献礼的猜测具不绝于耳。他就直言,底层逻辑很简单,最新出炉的8月经济数据“非常差,几乎已经到了临界点”,尤其是青年失业率飙至18.8%,“证明下行到不可接受的程度”,官方才出手。

杨宇霆表示,官方出手的目的并非“托市”救股市。(资料图片)

发改委独发声已见端倪

而针对今早发改委的记者会,杨宇霆直言不讳称,“如果救市真的是针对股市,那么发改委今天不需要开记者会”,记招救市“是市场的误会” 。9月底,人行、金管总局、证监会三大巨头齐聚方出招,而今次只有发改委独发声,发改委是一个协调部委出台政策的部门,未联合财政部等其他部委,很难直接宣布具体的财政政策。

言及对于今次会议的解读,他就直言,应著眼于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公开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对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充满信心。只是此类内容已在预期之内,“市场总是渴望news(新闻)”,因而无法产生过多惊喜。

沪指今日先高开一成后收窄,涨幅一度缩至2%。(资料图片)

人大常委会会议为新招良机 惟有两大留意

而需留意的是,杨宇霆提出,有传闻指本月会再召开人大常委会会议,届时为出台财政政策的好契机。但也有两大留意位,一方面多间大行,对于将出台1至2万亿元人币的财政政策早有预期,除非最终得出台3万亿以上,都难有惊喜。

另一边厢,有别于货币政策的明显效果,财政政策不是以“放水”的形式,难见大水漫灌,其最终落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即便出台,也很难立竿见影奏效。

杨宇霆表示,财政政策不是以“放水”的形式,短期难见显著变化。(资料图片)

雷志海:组合拳未解决最大产能过剩问题

安柏环球金融集团首席投资总监雷志海就表示,救市组合拳确乎以提振内房为主,但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并未解决。他解读称,在他看来,中国经济当前最大的问题,其实是产能过剩与需求疲弱,此前通过出口纾缓存量压力,同时面对其他国家的关税打压。

他直言,一旦处理不当,似日本步入通缩危机,则不堪设想,故而可以参考此前举措,淘汰和合并过剩产业,尽管必须经历痛处。因为今次股市大涨,市场已然期待有基本面的改变 ,如若固投、消费与工业的“三头马车”数据未见起色,则牛市也只是短期现象。

雷志海认为,当前经济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与需求疲弱,但救市组合拳未有涉及。(资料图片)

若无“具体”财策及用途 牛市或难维持至本月底

且即便财政政策接力,也非高枕无忧。雷志海就表示,港股虽只是回吐国庆假期中跑赢A股的涨幅,但股市总是“用脚投票”,如若将万亿资金分给地方政府,或是补贴低收入家庭,则并未触及结构性问题,只似“绷带”仅起到短期作用。

此前最大惊喜在于,假期北水缺失,港股仍录得4300亿元的成交,可见外资已入市,但他就表示,长线的退休基金等,也仅仅是将仓位由0调至1%,稍加筹码,如若未见具体政策出台,或就不会再加码。届时,以短线炒卖为主的对冲、私募基金或也不会停留过久。

因此雷志海强调,后续需要的是“具体的”财政政策,需要令市场见到资金用于解决结构性问题,否则股市狂热料只短暂,能维持到本月底都是非常乐观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