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山姆来袭! 惠康三招保龙头地位 派人北上采购“网红”产品
港人北上消费热潮持续,“山姆超市”更在香港推出电子商务服务,直送到港人家中,本港零售业恐迎来大挑战。为了应对疫后消费习惯的转变,本港连锁超市巨头、分店数目达320间的惠康,凭三招保持“一哥”地位。
惠康母企DFI零售集团零售食品(香港及澳门)常务董事陈建麟接受《香港01》访问时表示,本港零售业一向竞争激烈,但今年首季惠康市占率仍保持上升趋势,无论是门店数目还是市占率均是全港第一。
他指出,现阶段是稳中求进,不会“大动作”开设大量门店,“市占已达到理想位置,门店覆盖位置齐全,一定程度上已达到饱和状态”,但会视乎情况,考虑开设单位数字的门店,或将部分门店改装为较大型的惠康“鲜”级超市(Wellcome Fresh)。
对于消费外流,“山姆超市”进军本港,陈建麟认为,疫情后的重整阶段人员流动无可避免,而惠康与“山姆超市”形式不同,且门店分布更广泛,“疫情前我哋有320间门店(惠康及Market Place),疫情后我哋仍然有320间门店。”他又指,在疫情期间,惠康八成的门店经过装修,人流较疫情前提高20%。
单日服务50万客 惠康三招保持“一哥”地位
陈建麟补充,惠康在香港屹立近80年,经历过风风雨雨,透过“为你悭先至好”、“采购”、“OT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整合)三大策略,保持领先的市场地位,目前全港门店单日客流量达到50万。
首先是“为你悭先至好”,他认为,价钱是顾客购物优先考虑的因素,由于惠康门店数目众多,有议价能力,通常能提供最合适的价钱给顾客。陈建麟强调本港超级市场的经营模式,与外国超市不同,“其他国家的超市,产品价格较固定,而香港顾客偏好促销商品,所以一间惠康超市会有60%产品做特价”。
而采购方面,他指出,近年惠康有特定的团队,去网罗不同国家的货品,疫情前覆盖26个国家的产品,现在已增至54个国家,包括近年内地“网红”产品,“我哋会有员工去唔同地区去倾,包括内地”,目前惠康有约200款内地产品。
最后是“OTO”,他认为,本港网购市场仍有发展空间,因此除了自取及送货服务,惠康及Market Place采取了第三方平台送货,自上月底在foodpanda推出后首星期订单量有双位数字增长。
除了保持自身市场份额,陈建麟指,惠康会主动迎合顾客的需求,紧跟市场步伐,在目前港人“报复性”出游的情况下,惠康推出一系列的旅游产品,例如SIM Card (上网及电话卡)。同时,惠康亦会保持在自动化及数码化方面的投资,他透露,目前惠康有约280间门店采用自动收银机,有逾四成的顾客会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