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钜称货柜码头排名下跌属不争事实 是否改土地用途由政府决定

撰文: 张伟伦
出版:更新:

本港货柜码头吞吐量近年持续下跌。长和(0001)主席李泽钜今日(23日)出席股东会时指出,香港货柜码头吞吐量持续下跌是不争的事实,但货柜码头的土地用途应否改变,是一重大议题,亦超出了公司决定范围,应该由政府来做决策。他又指出公司会继续与政府及业界沟通和合作,为香港货柜码头发展寻找出路。

葵涌货柜码头4月时的情况。(香港01摄)

谈及公司整体业务发展时,李泽钜指出过去几十年,长江集团已经是一间国际企业,同时公司业务遍布全球,地域多元化,零售部门在2023年的增长颇为强劲,特别在欧洲及亚洲零售业务已超越疫情前水平。基建业务亦录得稳健增长,更在去年录得破纪录的营运现金流。港口业务亦多元化及平衡发展,并已在高发展潜力的埃及﹑沙特阿拉伯﹑墨西哥及巴基斯坦市场均录得增长。电讯业务方面过去不少合倂项目都为相关业务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印尼的IOH,股价较合并前升逾80%,股息亦有增加。他明言对公司核心业务前景感到信心。

对于港人北上消费,李泽钜指出港人消费模式转变确实为香港零售业务带来颇大挑战,旗下零售部门同事亦积极应对,例如调整在旅游区店舖的产品组合,增设更多保健产品,吸引内地游客。同时百佳亦加强采购来自全球不同地方和中国内地的产品并提供折扣优惠,让香港人不用长途跋涉,在香港购物也可以有比较好的性价比。

他又指出屈臣氏集团亦会继续实施O+O平台策略,亦看到这个策略有不俗成效,O+O顾客群的消费额是纯粹在实体店购物的顾客的3倍。

强调投资时著重回报及项目质素

被问及长和近年多在英国进行投资时,李泽钜指出公司是全球化及国际企业,在全球50多个国家有业务,并覆盖不同行业。他又指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若更多国际企业及家族办公室来港,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更稳固;又指出公司责任是为股东争取回报,会著重项目质素及稳定性,而非选择投资地区。若有回报便会继续在中﹑港投资。

李泽钜以屈臣氏发展作例子,指出多年前屈臣氏集团大约只有600间店舖在香港。今日,屈臣氏集团在全球,包括香港,总共有16,800间店舖。假若公司没有去海外发展,今日香港的店舖最多也只能增加到800间,因为市场已经饱和。所以可以说,因为有香港同时亦有海外市场可以互补不足,互相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