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银行家据报成迷失一代 1份空缺数百人争 有专才返内地转行
外电报道,五年前具有中国专业知识的金融专业人士备受追捧, 但随著交易枯竭,工作保障正在消失。而这在此类交易经纪中心香港最为明显, 华尔街公司的大量裁员、全球资本撤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断下降,都突显了这种损害。
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裁员
据《彭博》报道, 招聘公司Robert Walters董事总经理John Mullally 称,在香港寻找工作的非入门级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为“数百人”,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裁减人手。过去18个月里,高盛集团、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在亚洲进行了多轮裁员。
一位被高盛解雇的银行家表示,这促使她和她的同事评估是否留在香港,甚至整个行业。来自中国的首次公开募股(IPO)数量下降,意味著亚洲各地的银行将需要考虑进行重组,因为通过以往招聘而增加的员工人数不再合理。
香港IPO市场枯竭 企业并购也现困难
报道称,中美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导致资本市场破裂。 随著股价暴跌和经济前景黯淡,香港IPO市场已经枯竭。去年香港 IPO集资金额下降 56%至460亿元,这是自二十多年前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的最低水准,公司数量减少近五分之一至67家。中国政府并推动加强资料安全和金融市场监管,这使得企业收购资产或海外上市变得更加困难。这些均令专注于中国的银行家首当其冲,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
以Eric Li为例,他在曾工作的家族办公室搬离香港后失业,面临著艰难的就业市场。 十七个月过去了,他仍在寻找工作,但帐单堆积如山,包括每月近60,000元(7,700 美元)的租金和每年100万港元的孩子教育费。 但最糟糕的是恐惧,并逐渐接受这甚至还不是最低点。
有银行家失业17个月仍在寻找工作
“认为中国的上升轨迹以及国内和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紧密联系是一种常态,但现在意识到这可能只是昙花一现”,曾在花旗工作过的Eric Li承认,这是一个可怕的想法。
另一位则更进一步。 去年,24岁的杨小姐失去了一家全球投资银行分析师的工作,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寻找工作,在咨询、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公司进行了大约10次面试,但没有成功。 随著每月2万港元的租约即将到期,她决定搬回内地与父母住在一起,并在传统金融之外寻求职业。
“竞争比以前激烈得多”,她表示,如果你在市场上有一份私募股权工作,就会有数百份前银行家的简历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