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将至 盘点四大不得不吃的“龙”美食 当中一道为粤菜
中国人常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如今龙年将至,博大精深的中国美食文化里,又有哪些名字带“龙”的食物呢?今天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看看你都吃过哪些?
“龙”字美食之一:龙须面&龙须酥
龙须面,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一种面食,是由山东抻面演变而来,因面条幼长、形似“龙须”而得名。
每逢农历二月二龙擡头,民间都有吃龙须面的习俗。
不过,民间售卖的一些龙须面,有些其实并不是真正的龙须面,而是挂面的一种。商家在包装写上“龙须面”,只为显示是比较幼的挂面。
另外,同样因形似“龙须”而得名的,还有龙须酥。
龙须酥也叫作龙须糖,原料为麦芽糖、熟粉、芝麻花生碎。正宗的龙须酥是安徽省安庆市的特产,是一种极具特色的茶配点心。
传统的龙须糖馅料可以包括砂糖、花生、芝麻和椰丝等,是中国民间传统小吃,不过如今已经不多见。
“龙”字美食之二:蟠龙菜
蟠龙菜,又叫做盘龙菜、卷切,俗称“剁菜”,是湖北省钟祥市的特色佳肴,也是湖北十大经典名菜之一,其制作技艺还被列入了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蟠龙菜曾是一道宫廷菜肴,不过所用的食材十分普通,就是猪肉、鱼肉、鸡蛋等。这背后还流传着一段历史故事。
相传,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后,无子继位,其堂弟——湖广安陆州(即现时湖北钟祥)兴王朱厚熜,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为了尽快抵达京城继承皇位,便扮成囚犯坐囚车赶路。
从小锦衣玉食的朱厚熜吃不了真的囚饭,又不能在路上被看穿身份,于是命令厨师在他出发前,发明一道“吃肉不见肉”的菜。
厨师就用猪肉和鱼肉剁成肉泥,加入淀粉、鸡蛋清、葱姜末、食盐等拌匀,再用番薯皮包裹起来蒸熟。其外形如番薯,内里实为肉肴,口感细腻嫩滑,不像在吃肉。
这道菜也随着朱厚熜当上皇帝,成为明代宫廷御菜。后来逐渐演变为,不用番薯皮包裹,而是用熟鸡蛋皮裹起来,做成卷筒形,蒸熟并切成蛋卷薄片,再盘旋着码放入碟。
“龙”字美食之三:龙抄手
龙抄手是一道知名四川小吃,皮薄馅嫩,爽滑鲜香。
从外观上看,龙抄手似乎和龙无关,为甚么名字里带“龙”?
其实,龙抄手是起源于1940年代成都一家名叫“龙抄手”的店。该店名声大噪后,店名也就流传为这种小吃的名字。
至于为甚么叫这个名字,网络上广泛流传的说法是,龙抄手这间店的创办人张武光,当年跟他的好友在一间茶社“浓花茶园”里,讨论开抄手店之事,在改店名时,就借用了“浓花茶园”的“浓”字,以其谐音字“龙”为名(四川方言中“浓”与“龙”同音),同时又有“龙腾虎跃”“生意兴隆”的寓意。
“龙”字美食之四:龙虎斗
龙虎斗,这道听上去就很霸气的菜,是一道特色粤菜,也叫“豹狸烩三蛇”“龙虎凤大烩”等。那么,“龙”和“虎”分别是甚么食材?
最初的主要食材是蛇与猫(亦有说法为豹狸或果子狸)。
据传,这道菜创制于清朝同治年间,因为蛇被称为“地龙”,而猫被视为虎的师傅,二者相遇必斗,由此延伸出了龙虎斗这道菜。
不过,据说因为这样的食材,令很多人无法接受,“龙虎斗”进行了改良,流传到湖北、江浙等地,做法已经不同。
改良后,曾经的蛇肉和猫肉,用鳝鱼和猪肉替代,鳝鱼为“龙”,猪肉为“虎”,还会加入鸡肉及其他配料,令味道更丰富。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