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苏轼《前赤壁赋》台北故宫展出 香港教科书都写错这一句?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台北故宫最近展出宋代大文豪苏轼亲笔手书的《前赤壁赋》,这是该重磅国宝时隔17年再度公开展出,引起极大关注。《前赤壁赋》的名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传诵千古,成语“沧海一粟”正是出自该名句,但展出的苏轼亲笔手书作品写的却是“渺浮海之一粟”,再次引发议论,究竟我们是不是都写错了这个成语?

文学名作《赤壁赋》有前、后两篇,都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当时苏轼背负诗文讥讽朝廷的罪名,贬官湖北黄州。与朋友游历黄州赤壁之后,苏轼怀古感伤提笔成文,抒发自己对人生的体悟。完稿后一年,方为知己傅尧俞书写这篇前《前赤壁赋》。

苏轼虽然在作品中谈论三国时代的赤壁之战,不过一般学界认为当时他游历的地方并非赤壁之战的真实发生地,仅为同名。

当时苏轼为避免再次因诗文招惹罪名,特别叮咛傅尧俞小心收藏,并且提到《后赤壁赋》必须留待来日再写寄。但现存苏轼亲笔手书的《赤壁赋》只有这篇《前赤壁赋》。

《前赤壁赋》的传世文本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前赤壁赋》为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中国文学科的范文之一,香港教育局网站提供的教学资源同样引用传世文本,不过展出的苏轼亲笔手书作品写的却是“渺浮海之一粟”,究竟后人是不是都读错了这一句,甚至连成语“沧海一粟”也是错的?

专家:有学者认为苏轼后来改成“沧海”

台北故宫书画文献处代理处长何炎泉解释,从目前苏轼所写的《前赤壁赋》看起来,他是写“浮海”,而“沧海”大概是在南宋文集开始出现,后来《赤壁赋》在书法上的版本大部分都是写“沧海”。

何炎泉称,有可能苏轼当时写这版《前赤壁赋》(即展出作品)的时候,就是写“浮海”,不过有学者认为苏轼后来改成“沧海”,也有人认为是后世的文集抄写错误,但目前未有定论。

元代赵孟𫖯绘的苏轼画像。(维基百科)

此外,大陆学者姜舜源曾在2013年撰文指出,“沧”和“浮”字形相近,在辗转传抄和出版印刷过程中被误写。从语意来看,“浮在海面的一粒米粟”也比“大海中的一粒米粟”更合理、也更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