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岭南 | 梅州梅江区:斯文在兹 弦歌不绝

撰文: 羊城晚报
出版:更新:

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在广东省东北部,有一座被誉为“世界客都”的千年古城,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沉淀了丰厚客家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这就是梅州。羊城晚报《大美岭南》走进梅江区,她有着梅州市“首善之区”美誉之称。

梅江,因古时其地多梅,沿江有“梅花十里”之称,源头处杨梅山,故名梅江。梅江区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风光秀丽。境内名胜古迹众多,英雄人物辈出,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的东山书院首屈一指,这一方古色古香、精雕细琢、书香香气浓厚的书院,走出了无数名人志士、国家栋梁。

在周溪水与梅江交汇处,走过一座古老沧桑的状元桥,就来到了东山书院。东山书院历史悠久,素墙瓦黛,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是清代梅州最高学府,全国重点名校东山中学的前身。它厚重的门墙青瓦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记载着梅州人文,传承着延绵千年的客家文脉,凝结成梅州教育发展史的缩影。

书院内雕梁画栋,古意盎然,迄今已历经270多个春秋,那“初步云梯”“婺焕南天”等高悬的牌匾散发着庄重高雅的气息,既有客家传统建筑特色,又存“四合院”遗风,是梅州保存最真实、最完整的唯一古书院,也是我国客家地区规格最高的“重檐歇山顶式”书院建筑,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从古老书院到现代东山中学,代代英才辈出;世代一脉相承,弦歌不绝。

从梅江桥下来,沿着凌风东路古朴典雅的骑楼缓缓向西,穿过泰康路,越过义化路,在距八角亭不远处,矗立着一座已有7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梅州学宫,它不但承载着客家人播撒崇文重教种子的虔虔之心,而且是梅州千年文脉的见证。

梅州学宫古称辟雍,又称孔庙、文庙等,坐落在梅江区凌风西路南门考院前。梅州学宫历史悠久,始建于北宋年间。据载,梅州所有学宫中,梅州学宫影响最大,地处嘉应州城,面临梅水,背靠金山,地位自然显赫,可谓南国古建筑的一颗明珠,历经近千年,风韵犹存。学宫占地7000余平方米,由櫺星门、大成门、泮池、东庑、西庑、大成殿及魁星楼构成。学宫外门楼称“櫺星门”,传说为天上文星,由此得名,门楼楹柱高耸,气势雄伟。

大成殿为学宫正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副阶周匝,雕龙画凤,气势如虹。殿内立六柱,正堂立三米余高孔子铜像,奉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东庑,四周红墙碧瓦,古木参天,今为梅江区文联及学宫管理处办公场所。西庑现已辟为“红四军梅城战役历史陈列室”。如今学宫不仅是历史文物,还是梅江区的博物馆,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者缅怀者络绎不绝。

踏在这片静谧而富有内涵的土地上,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散发着古贤学士的智慧,启迪着后人。

除了古迹“修旧如旧”,近年来,梅江区通过系列提升城市形象项目,促进城乡面貌建设和旅游产业提升,如“一江(梅江)两岸”亮点工程:一江碧水,碧波荡漾。梅江河穿城而过,梅江桥、嘉应桥等6座桥梁贯通南北,一江两岸风光旖旎。这条绵延约300公里的梅江流域,如梅州客家文化绵延千里、源远流长。

秋意正浓,在这承载着客家人崇文重教历史记忆古香古色的遗迹院落驻留歇息,细品一壶单丛,手捧一本古书,静听一曲弦乐,远离喧嚣都市,荡涤心灵,如此惬意,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