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岭南|连结大湾区与潮汕 汕尾:集「山海湖城」一体的「小香港」
“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是畅快;“还待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有追忆。明月下,山泉流动,树枝上青梅果香醉人,往事越千年。羊城晚报《大美岭南》走进有著“中国青梅之乡”“中国水鸟之乡”“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等众多美誉加身的汕尾。
汕尾市地处粤东沿海,丰富的滨海风光、山地生态、革命史迹和宗教人文等构成汕尾“红、蓝、绿、古、特”五大特色旅游资源。山塑其骨,莲峰叠翠,海生其魂,南海潮涌。
南海之滨,蓝天碧海之间,毓秀红土和苍翠绿嶂之中,海陆丰大地涌动著无数自然人文的激情和感动。
汕尾,位于莲花山南麓,是粤港澳大湾区和潮汕地区两大板块的重要连接点,也是潮汕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疍家文化和客家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拥有山、海、湖、城浑然一体的空间格局,是岭南地区的一处独特存在。
建市于1988年,汕尾是广东最年轻的城市之一。但其年轻时尚的新兴城市“标签”背后,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邑。东晋咸和六年(即公元331年),1600多年前的海陆丰便已设置了海丰县,而汕尾港也在宋初就成为了商埠,孙中山在《治国方略》中将这片曾经的“舟楫云集”之地称之为“小香港”。
在千百年的时光流转中,海陆丰大地上的“古”事历久弥新,兼容并蓄的多元文化也为这方热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名,当地久演不衰的“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皮影戏”四个古老稀有剧种,更是被誉为“戏剧界的活化石”,与滚地金龙、海丰麒麟舞、河田高景、甲子英歌舞和渔歌一道,走进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凤来仪,庇佑渔猎安顺。玄武灵声,福荫芸芸众生。五坡岭上的浩然正气,深山古寺的晨钟暮鼓,千年古寨的斑驳记忆,古驿道的老树青苔和烂漫山花,无不在述说著汕尾历史文化的厚重和辉煌。
蔚蓝大海倒映出的古老与时尚,让生活之中的雅致煨暖炊烟和乡情。
步入近代,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推动著汕尾人民走向世界的舞台,催生了“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成就了“东方小莫斯科”的美誉,诞生了彭湃、黄鼎臣、钟敬文、马思聪、彭士禄、黄旭华等众多名人志士,留下了众多宝贵的红色财富。
“世界上有两个红场,一个在莫斯科,一个则在汕尾海丰。”中国革命史上的许多个“第一”都发生在这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上: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诞生地、全国最早开展土地革命的先行地……穿越历史烟云,那些铁血忠魂的故事,如今仍在这座“彭湃故里·东方红城”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在汕尾人们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中。
“红、蓝、绿、古、特”是对汕尾丰富文旅资源的最佳总结,也是这座山海湖城充满海韵渔趣的生动注脚。这里长达455公里的海岸线上,山、海、沙、石兼备,湖、岛、湾、屿迥异,有著“百岛十滩九湾”的美誉,古老的渔歌在散落的岛屿中回响,呼应一艘艘乘风破浪的巨轮。
饱览了一湖百态的海上品清湖,逛完了百礁在怀的陆丰金厢滩,体验了千帆竞发的红海湾,听过了多情海鸟的翻飞鸣叫,倘若想养生,南万红椎林最能“氧”人,螺洞世外梅园最能“醉”人,群鸟翩跹的大湖湿地公园最能“悦”人;若想登高,那就去海丰县莲花山、银瓶山,那里山峦连绵、层峦叠嶂,恍如身临人间仙境。
看疲了,走累了,找间小店歇歇,海胆、鲍鱼、石斑、螃蟹、海虾、虾蛄等丰盛的海鲜大餐,牛肉饼、菜粿、猪肠粉、层糕粿、菜茶、咸茶等特色美食撩动著饕餮之欲,让人不由得感叹:“中国水鸟之乡”“中国青梅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四大贝雕产地”“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绝非浪得虚名。
海陆丰饶,如金镶玉。从古至今,汕尾人都将文化艺术融入在点滴生活里,在信仰、娱乐、建筑、美食等方方面面都糅合著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它们不仅蕴含著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更是海陆丰自然人文和现代时尚生活的真实反映。
【本文获《羊城晚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