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最大悬案!考察新疆罗布泊 科学家彭加木为何离奇失踪?
中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三次进入神秘的新疆罗布泊地区,获得大量宝贵科考资料。但在1980年第三次考察罗布泊的尾声,他却离奇失踪,当局四度大规模陆空搜索一无所获。彭加木到底发生了甚么?
彭加木:我志愿到边疆去 这是夙愿
彭加木原名彭家睦,1925年出生在广东广州,幼年和家人迁到佛山。他曾与香港结缘,抗战期间曾随学校南迁香港,在沙田何东楼附近读书生活,至1941年香港沦陷,才再逃难到粤北。
此后彭加木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读书,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专攻农业化学,并卓有成就。
1956年,中国科学院号召科学家到边疆地区作资源调查,彭加木闻讯马上放弃到苏联学习的机会,主动要求前赴新疆,他说:“我志愿到边疆去,这是夙愿。……我具有从荒野中踏出一条道路的勇气!”
他还把自己的名字从“家睦”改为“加木”,以示为新疆“添草加木”的决心。
那时中国经济十分困难,新疆的条件更艰苦,但此时已患上癌症的彭加木没有退却。此后20多年间,他先后15次远赴当地展开野外科考,又协助筹建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和兼任院长。
彭佳木在新疆科考的一个重点是罗布泊。历史上的罗布泊是一个“移动”湖泊,行踪不定;它附近有盛极一时的古国,但却一夜间消失,至今仍然是谜。
彭加木获一手资料 纠正西方错误认识
上世纪60至70年代,罗布泊干涸,渐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融为一体,变成“死亡之海”一部份,而湖泊残留的痕迹呈现了人类耳朵的形状,令该地区更显神秘,更有了“地球之耳”的称号。
曾经何时,世界对罗布泊的认识,全是来自20世纪初西方探险者留下资料,中国人没有自己的考察,只能“静音”。所以那时候科学家探索罗布泊,除了要寻找资源,也是要填补这片空白,彭佳木就曾说过:“我要为祖国和人民夺回对罗布泊的发言权!”
彭加木在1964和1979年,两度探索罗布泊的外围地带,其中1979年的科考,还兼为中日合作拍摄纪录片《丝绸之路》作准备。
两次科考让彭加木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填补了研究罗布泊地区的空白,也纠正了西方探险家的错误认识;在此期间,他更根据资料判断罗布泊一带有钾盐矿床。
钾盐是化肥的主要原料,中国的钾盐以往九成靠进口,耗资巨大,又受制于人。1995年,中国地质学家在罗布泊附近找到储量达到1.45亿吨的超大型钾盐矿,该矿目前已投入生产,为中国解决了化肥原料的难题,而这离不开彭加木等科学家当年打下基础。
1980年5月9日,彭佳木第三次进入罗布泊考察。他担任科考队的队长,其余10名队员包括化学、水文地质、动植物专家,另有后勤、通信人员共11人,并配备3辆能全轮驱动的汽车。
军方展开救援 彭加木为何仍坚持冒险?
这次队伍成功穿越罗布泊400多公里的核心地带,打破了“死亡之海”无法征服的神话;在千百年来没有人类足迹之处,彭加木采集了众多的生物、矿物等样本。
6月5日,原定考察计划全部完成,但此际彭加木希望扩大战果,他说服大家再用大约20多天时间,加插一次罗布泊东线考察。彭加木认为,罗布泊东南部是从来没有被考察过的地区,应该趁机多做些工作。
就此,科考队休整后于6月11日离开若羌县米兰农场,再上征途。
惟他们没有之前顺利,因为天气等原因,队伍行程远远落后于预期,旧地图上标着的水井又不见影踪。6月16日,水和汽油几近耗尽,队伍被迫停止前进。
科考队当时的情况如何,不同人有不同说法,且差异甚大。较主流的一个是队员们希望拍电报向军方救援,惟彭加木不愿意,他不想国家花钱用直升机给他们送水。但在其他队员坚持下,彭加木最终妥协。
翌日上午,军方回电将派直升机送水,要求大家原地等待。未料同日下午,队员却发现彭加木离开营地失踪,留下的只有一张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的字条。
离奇传说不断 彭加木变“复制人”?
当局接报大为紧张,在6月18日至11月初先后展开4次空前规模的搜救,共计出动飞机29架次,汽车60多辆,搜索范围4,0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香港的面积,可惜一无所获;后来再多次有民间队伍到该区域搜索,同样无功而还。
1982年,彭加木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彭加木是当时很有名望的科学家,加上搜救规模前所未有,事件轰动了刚开始改革开放的中国。伴随而来的,还有民间对彭加木失踪种种猜测,说得最多的,是军方既已同意出动直升机救援,为何彭加木仍冒险独自往找水,悲剧与他性格执著倔强有关吗?
此后一些传说更离奇和无稽,例如彭加木是找水时发现了古代高级文明留下的“双鱼玉珮”,被复制出一模一样的人,所以当局决定隐瞒下来,对外宣称彭加木消失在了罗布泊.....。后来有香港传媒又声称,彭加木其实是离开了中国,身处美国云云。
40多年过去,彭加木当年发生了甚么事仍然是谜,事件仍不时被内地传媒提及;有传媒形容,彭加木失踪是新中国最大悬案。
但无论如何,彭加木对新疆和罗布泊科考的贡献是巨大的,他的爱国和探索精神也应该受敬仰。相比之下,彭加木是否执著和倔强,只是小节。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阅读:中国数学之神 华罗庚自学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