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不只月饼 三大中秋美食都与广东话有关 吃田螺可攀贵?
中秋节吃月饼大家都很熟悉,而位于大湾区的广东地区,一些中秋传统食品的由来都由粤语语音近似而生成的,加上地方农作物收成的时令关系,形成了一个既具地方文化又满具意头的中秋传统美食。
中秋传统“向田罗食”广东吃田螺寓意丰衣足食
在广州、佛山、顺德等广府话地区,从前家家户户于中秋节晚上赏月时的传统活动就是“吮田螺”和“食芋头”。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载:“八月望日,尚芋食螺。”,当中的“芋”和“螺”就是芋头和田螺了。
为甚么要吃这些呢?从广东话去理解是蛮有趣的。
“螺”字与粤语“罗”、“攞”同音,就是张罗、获取等意思,吃田螺意思即是“向田罗食”,向田里“攞”食,俗话说:“无得食,问田螺(攞)”,寓意全年丰收、丰衣足食。
中秋传统时节,正是田螺空怀之时,螺腹内没有怀上小螺,肉质特别肥美。螺像眼睛,传说八月十五吃田螺,可以令眼睛“明如秋月”。
事实上,螺肉富含维他命A,是对眼睛重要的元素,吃后对眼睛有益。而田螺有壳,剥壳食“肉心”广东话又叫“食心(新)转运”,吃后能有去邪气,晦气,添新运的意头,成为广东地区的中秋传统。
穷秀才中秋传统吃田螺 高中科举吃后能“攀贵”
有说,中秋吮石螺(田螺)习俗源于古代一个穷秀才,因为没钱买肉过中秋,便在田里摸些螺回家煮食,边赏月边吃。
而田螺俗称“攀桂”,后来秀才真的中举成名,中秋吃螺广东话便又有“攀贵”之谐音,吃后能高中科举攀向富贵的高峰。
芋头广东话“护头”普通话“余头” 中秋传统吃有彩头
“中秋佳节近如何,饼饵家家馈赠多;拜罢嫦娥斟月下,芋头啖过又香螺。”除了香(田)螺外,中秋节的另一传统美食,就是吃芋头。
中秋节吃芋头也是有典故的,相传东汉年间,王莽和刘秀的一场大战中,原本兵败的刘秀利用王军纵火烧山后煨熟的芋头充饥,结果扭转败局。由于当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刘秀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下令每逢中秋时全军便设宴大吃芋头以作纪念。就这样演变成节日风俗。
广东人吃芋头 中秋传统节庆重要菜式
除了加盐清煨原只小芋头外,在广东、广西、福建一带,还用芋头切成大块来煮菜,做成芋头煮粥、芋头焖番鸭、红烧芋头,就这样成为有名的广东地道菜式。
在粤语中,“芋头”与“护头”同音,天生就有美好的意头,中秋节吃芋头便有阖家团圆平安的意思。“芋头”又有“余头”(普通话)的谐音,又有吃后富贵有余、生活富足的好彩头。
芋头有大有小,大的叫“芋头乸”,小的叫“芋头仔”,中秋佛山人喜欢在月光下围在一起“剥熟芋”,吃芋头,在广东话中寓意“仔乸团聚”,即一家团聚之意。
广东地区中秋节还有一地道小吃,是一种像羚羊角的食物,能解馋清腻,那就是中秋应节小吃——菱角。
“菱角”,有“伶俐”的谐音。小朋友中秋“拗菱角”来吃,寄托著大人们希望他们“聪明伶俐”的盼望。而菱角去壳后切成粒状煲粥,赏月吃过油腻月饼之后再吃菱角粥,有消滞的功效。
可以看到,中秋传统食品因为地方语言和农作物的特产,而生出不同的风土文化,紧扣起世世代代百性的生命。
【本文获“当代中国”授权刊出,欢迎关注:https://www.ourchinastory.com/】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