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大学”稷下学宫遗址确定 位于山东淄博曾促百家争鸣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寻找稷下学宫遗址”项目在历经5年考古发掘后取得重大突破,专家周五(25日)正式确认,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为有“中国最早的大学”之称的稷下学宫遗址。

据史料记载,稷下学宫始建于公元前374年,因位于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其为世上首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具有研究院、大学堂、施政咨询等多种性质,存续达150余年。山东博物馆馆长郑同修介绍,稷下学宫是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促使“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兴盛时蘵云集儒、道、法、农、名、兵等各家各派学者,孟子、荀子、申子等都曾在此讲学思辨。

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为有“中国最早的大学”之称的稷下学宫遗址。(新浪网)

按照《齐地记》所载,稷下学宫位于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稷下学宫考古项目领队董文斌介绍称,这与考古队发现的位置符合。同时,考古队对发掘出的经硬化处理的土层进行碳十四测年,显示为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90年,和文献中稷下学宫始于齐桓公(田午)时期的记载时间吻合。

董文斌又称,他们采用“排除法”解决疑问,从文献、方位、考古发现等多方面看,可以判断上述地址就是稷下学宫所在地。据介绍,该处东西约210米、南北长约190米,总面积近4万平方米,目前已发掘2000平方米,共发现四排建筑基址,规模与现代大学相似。

此外,考古人员还在遗址发现大量瓦片、地砖、齐大刀钱范、陶器等遗存。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表示,料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全部考古发掘工作,专家今年将继续对南门进行完整揭露,并寻找西墙垣和北墙垣,并发掘遗址内建筑基址,进一步探明建筑的具体用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