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初中生发现粤桂湘交界首个恐龙脚印化石 扩大恐龙在中国分布

撰文: 叶琪
出版:更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恐龙脚印化石研究团队宣布,在广东肇庆怀集县发现新一批恐龙脚印化石,是该地区有关恐龙的首次发现,扩大白垩纪恐龙在中国的分布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发现者是广州市一名初三学生

据介绍,广东境内的南雄及河源盆地、广西境内的那霸盆地,以及湖南的株洲盆地都曾经发现过恐龙化石。但在广东西北部、广西东部和湖南南部的交界地区(怀集县位于广东西北部,是粤桂湘三地的结合部),却鲜有关于恐龙化石的消息,怀集盆地更几乎没有任何相关记载。

这批恐龙脚印化石发现者是广州市的初三学生倪子杰,他自幼热爱大自然,对化石有浓厚兴趣。在2021年7月,倪子杰偶然在怀集县的一处建筑工地边上,发现数个疑似恐龙脚印化石。

该批恐龙脚印化石位于建筑工地的边缘,暴露于砂岩表面,有明显的不对称波痕。该区域地层属于白垩系闸岗群马屋组,厚570米至770米,为紫红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与灰绿色钙质泥岩互层,局部含砂质岩,有发现介形、腹足和轮藻等化石,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

是次发现共有7个兽脚类恐龙脚印化石,包括两个孤立足迹和一道行迹。其中,行迹的保存状态最好,向东北方向延伸,其形态类似于副强壮足迹属,都是中等尺寸、粗壮的兽脚类恐龙脚印,中趾前凸较弱,平均长宽比为1.4,第ii-iv趾的平均趾间角为58°。根据恐龙速度计算公式,可以估算出其行进速度约为每秒2.57米,表明这是在小跑状态下留下。

另外两个孤立的足迹被分别归为实雷龙和跷脚龙,前者较大,且显示出明显的外边缘。然而,该处没有发现连续的足迹序列,反映恐龙可能是踏进一个底质较软的区域,随后又行进至较硬的地面,因此其他脚印没有留下,也可能是其他脚印在石化之前就已经风化。至于后者的恐龙脚印化石较小,并且保存较差,只能大致识别出足迹边缘。

该批恐龙脚印化石位于建筑工地的边缘,暴露于砂岩表面,有明显的不对称波痕。(上观新闻)

通过研究分析,学者已将本次发现的不同形态的恐龙脚印暂时归入“副强壮足迹-实雷龙-跷脚龙足迹”组合,该组合曾经出现于四川省和安徽省的白垩纪岩层,表明在白垩纪时期,中国的“副强壮足迹-实雷龙-跷脚龙足迹”组合可能分布更广。此外,今次的化石记录作为该地区唯一证据,有助于重建粤桂湘交界地区的白垩纪中期恐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