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古蜀人如何煮饭吃饭? 出土陶器富设计感且反映高超智慧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震惊世界,不过其实当地也出土了很多陶器,反映出三星堆古蜀人的生活日常。近日三星堆博物馆展出的一批陶器,就可以看到古蜀人煮饭吃饭的情况。
+3
据央视报道,通过1986年初在三星堆祭祀坑附近发现的“三足炊”,或许能猜测出三星堆古蜀人做饭的的方法。据介绍,三足炊足尖腿圆、顶个托盘,底下点火,可蒸可煮,中空的三足还可能会加水。而食物则放在托盘里。有专家推测,三足炊可能还有盖子。使用时,可在三足中间烧火升温,如此一来达到蒸煮的效果。
在盛载食物方面,“高柄豆”可能就是古蜀人的碗。高柄豆最上面的盘口宽18厘米,中间细长的支架“豆柄”,高达46厘米,起到稳定作用的圈足直径约17厘米,与盘口的1厘米之差,让整件陶器显得极具设计感。
其实,由于当时没有桌子,没有凳子,古蜀人都是席地而坐,豆柄就造得特别高。高柄豆是餐桌和餐具的结合体,一举两用,反映著古蜀人的高超智慧。
至于古蜀人的汤勺也许就是“鸟头把”。据介绍,由于勺体太大太薄,只有勺把部分保留了下来。这些“鸟头把”长度基本为10—30厘米,直径约2—3厘米不等。
在距今约5000至2600年之间,三星堆文化的陶器业进入相当发达的阶段,并采用手制和轮制两大技术。陶器一般都装饰有简单的纹饰,有些是古蜀人用绳子按压后的绳子印,有些是指甲戳出来的指甲纹,还有的则是手捏泥条粘贴到陶器上形成。在烧制过程中,为防止开裂,古蜀人还在陶泥中加入云母、贝壳碎末以及石英砂等制成夹砂陶器。
目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陶器有数十个种类,尖底罐、鸟头把勺、高柄豆、三足形炊具、长颈壶等最具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