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夺金后“获准”认祖归宗 女性入宗祠将是“新传统”?

撰文: 林君颖
出版:更新:

东京奥运会刚刚结束,精彩的赛事让许多民众被奥运选手“圈粉”,也使众多得牌选手宛如明星般走红。近日大众最为关注的话题,就是在奥运会上勇夺女子10米跳台金牌的14岁跳水小将全红婵。

全红婵于奥运会上三跳满分获得金牌,很快成为大众瞩目的焦点之一。(2020年东京奥运会 – Olympics网站)

全红婵在奥运会上超高水平的优异表现,不仅让她迅速爆红,也很快让全网得知其家庭状况,亦吸引许多网红到全红婵老家打卡、拍照,但这些行为皆使她的家人不堪其扰。

在当地政府呼吁粉丝别打扰全红婵家人休息后,却传出广东省湛江市全氏总支本家,要追认全红婵为26世孙,还要修订家谱、立门族牌位、匾额、让全红婵这支门第加入到本家宗祠,未来她将会获得独立牌位。

全红婵获得金牌后,传出广东省湛江市全氏总支本家,要追认全红婵为26世孙的消息。(VCG)

消息传出后,旋即引来中国大陆网友正反两面争论,支持的人认为:“这是好事,毕竟过去女性很难进宗祠、族谱,且没有全氏家族祖宗哪来的全红婵呢?”。但更多民众认为这是全氏祠堂在蹭热度,对于已经是2021年的现代社会了,竟然还有宗族、宗亲会等组织,多有“梦回大清”、“今夕是何年”之感。

不过,若从整体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宗族、祠堂与由来已久敬祖、祭祖文化息息相关,祠堂除了是供奉、祭祀祖先的场所,也是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在儒家礼制规范下的过去传统社会里,认为汉人女性的一生需经历为人女、为人妻到为人母,要“男有室,女有归”,这辈子才算完整。由此可知,夫家才是女性生命中最后的归宿。

不过由于汉人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明清时期的宗祠、族谱一般都不会列入女性后辈的名字,而嫁入夫家的妇女,在男方的族谱中也只获得“某氏”的记载,而非全名。

不可否认,过去的儒家思想、宗族制度的确相当重男轻女,但部分网友因全红婵与全氏宗族一事,将其上升到“地域黑”,说南方都封建迷信,那又太超过了。

宗祠在华南地区十分常见。图为广东潮州市的龙湖许氏宗祠。(VCG)

在现代社会下发展的传统宗族文化,并非是守旧、一成不变的。女性如今在职场也能拥有一片天,许多带有性别不平等的传统习俗、观念,比如:女儿不可以于过年除夕、初一时回娘家;嫁出去的女儿拜娘家祖先会抢福份等,也被拿出来讨论、修正。

上述针对女性的陋俗,逢年过节就会成为话题,不过近年台湾许多宗族、宗亲会都适时地做出调整,像是2020年台湾新竹县湖口乡的卢姓家族,便打破传统,让未婚嫁、离婚的姑婆(客家话),其牌位可以入祀宗祠。

在台湾早期,未婚嫁,或是离婚的女性,过世后只能将牌位放到姑娘庙里,才能得到祭拜。图为新北石碇姑娘庙。(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对于全红婵未来将入宗祠一事,也有四川网友表示对于宗族、宗祠大可不必过度解读,宗族活动大部分都是在祭祖、很多宗族都已改革,无论男女出生即入族谱、族内男女老少皆有地分,还会帮族里贫困人家在村里找工作,上大学的族内子弟还有奖学金可以拿。认为不该凭着清代以来的刻板印象,就认为宗族都是负面的。

不过网友对于全红婵入宗词一事,更多的是感受到社会功利、现实的一面,尤其全妈妈受访那句“嫁过来这么多年了,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还有这么多亲戚”,让网友感慨“人一穷连祖先都不认识你”、“只有光宗耀祖才配做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