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笔:决定中国命运的毛蒋1949新年献词
中国的1949年是在两份新年献词中到来的。一前一后,前一份出自毛泽东,后一份出自蒋介石。他们分别是中共和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
当时,国共内战进入第三个年头,国民党败局已定。随着军事上节节败退,国民党内的求和呼声日盛一日,并迅速发展成为一场“和平运动”,就连蒋介石都公开呼吁和平。但连战皆捷的中共拒绝与国民党重开谈判。
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通过新华社发表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明确指出,“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揹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喘息的机会,使已经受伤的野兽养好创伤,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中共没有其他道路可选,唯一的选择就是“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在《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毛泽东写道:“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年更加伟大的胜利……1949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吿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
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后来描述说:毛泽东的新年献词中充满讥讽刻薄之词,有浓烈的火药味。据说,国民政府副总统李宗仁在听到此新年献词时,神情黯然地对夫人郭德洁说:“看来,和平之机会已经失去了。”
12年31日,蒋介石召集国民党要人开会,宣布元旦将发表和平文吿,会议开了一整天,文吿四易其稿。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布了一年一度的元旦文吿《吿全国军民同胞书》。在这份被当时舆论解读为“乞和电”的元旦文吿中,蒋介石先承认:“个人领导无方,措施失当,有负国民付托之重,实不胜其惭惶悚栗,首先应当引咎自责。”然后表示,“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事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但前提是:“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军队有确实的保障,人民能够维持其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目前最低生活水平”。在此条件下,“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国共内战与两岸关系(点击浏览大图)
蒋介石最后说,“如果共党始终坚持武装叛乱到底,并无和平诚意,则政府亦惟有尽其卫国救民的职责,自不能不与共党周旋到底。”
这一天,蒋介石还率儿子蒋经国拜谒南京中山陵,又到教堂祈祷。在当天的日记中,蒋介石这样写道:“今日又是一个新年日了……去年一年的失败与耻辱之重大为从来所未有。”
毛泽东认为,蒋介石发表元旦求和文吿,是“为了保存中国反动势力和美国在华侵略势力”。1月3日,毛泽东发表《评战犯求和》予以批驳。
1月14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议,毛泽东又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八项和平谈判条件。分别是:一、惩办战争罪犯;二、废除伪宪法;三、废除伪法统;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五、没收官僚资本;六、改革土地制度;七、废除卖国条约;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同时命令解放军在实现和平以前,继续军事行动。
为什么誓言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中共突然又考虑和谈呢?对此,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吿》解释:“我们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用和平方式来达到胜利,以便使国家少受破坏,多保存一些人力物力,使将来的和平建设多一份物质力量。”
4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到北平(今北京)。经过半个月的和谈,15日,中共方面宣布《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并强调了签字的最后期限。在4月20日以前,如果南京政府同意就签字,否则就马上打过长江去。
4月20日,国民党认为《国内和平协定》之基本精神,“不啻为征服者对被征服者之处置。以解除兄弟阋墙之争端者,竟甚于敌国受降之形式。”因此拒绝签字,并希望中共让步,谈判破裂。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攻占首都南京。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国民政府宣布迁设台湾。当时台湾形势岌岌可危,直至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派第七舰队协防台湾海峡后,才转危为安。台海两岸分治的局面持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