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考古出土“田字房”及皇家稻田 以农为本一脉相承3千年
由圆明园管理处联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自上月开展的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工作,周二(15日)取得重要成果,发现“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专家表示,新的发现反映了清代皇帝对农业的重视。
位于圆明园西北部的澹泊宁静遗址属圆明园四十景之一,1727年建成,取意于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景区占地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
根据史料记载,澹泊宁静的主建筑是田字形大殿,俗称“田字房”,其一共有33间房屋,用石块垒砌,虎皮墙面,每间边长约4.48米,檐柱高3.68米。而殿的东门外是翠扶楼,楼的南北则为稻田。
中国古代奉行以农为本,清朝皇帝除以“田”为房,亦会在圆明园的稻田举行亲自耕田的典礼“藉礼”,以反映对农业的重视。而今次发现的“田字房”和皇家稻田遗址反映其文化内涵与逾3000年前周原遗址中祭祀土地的“社”一脉相承。
同时,今次团队于皇家稻田首次采用植物考古的手段,并对京西稻(又称御稻)的种植开展考古学研究,据指其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精心种植,并于玉泉山周边开辟御稻田,产出御稻米供予宫廷。
目前虽然景区的山水轮廓尚存,但遗址内仅残存数块石头和柱础,工作人员以绿色围网围起相关区域。据报,考古面积约500平方米,四分一区域已启动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已经发现了台阶、地钉、条石、排水设施等。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馆员、圆明园课题组组长张中华介绍,遗址原来房子的外围墙体已经消失,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古,团队已找到9间房屋遗址的位置,而经过现场勘探,发现“田字房”建筑的基础数据与史料记载基本一致。
目前澹泊宁静遗址考古发掘已暂告一段落,考古人员下一步将对遗址考古发掘的细节,包括地钉的分布、排水系统的走向、稻田分布范围等作进一步分析。
(每日经济新闻/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