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书店】诚品深圳店黯然熄灯 是电商冲击还是“水土不服”?
诚品深圳店开业不到两年,早前却突然宣布将于本年底结业。昔日引领台湾文青书店风潮的诚品,却在深圳黯然退场,不少当地民众感到惋惜,认为是电商冲击了实体书店经营,还有人感叹“深圳千万豪宅那么多,容不下一座书店”。
不过也有人指出,诚品主打的“书店+商场”复合式经营模式,过分强调了零售商业而非专注于阅读空间,大陆消费者并不适应。还有人说,网红概念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深圳人的选择多了,诚品好像不再那么适合“打卡”,甚至“待久了有压力”。
实体书店销售份额降至3成 竞争仍激烈
数据显示,在2012年,中国图书网上销售的比例为28%,实体店销售则为72%;到了2019年则呈现反转,网上销售超过7成。此外,新型态的知识获取趋势也愈来愈明显。一份报告显示,京东图书的消费者中,阅读时间比重上的分配为:纸本书24.1%、电子书47.9%、有声书17.5%、报章杂志则只有10.4%。
即便实体书店的销售份额不足3成,民众阅读纸本书的比例也大幅萎缩,2019年全年中国新开书店仍多达4000间,显示市场仍然对实体书店经营抱持强烈兴趣,竞争者众。
诚品做书店转型先驱
在互联网阅读模式的冲击下,实体书店若要吸引顾客,就必须在差异化上多下功夫,尤其是提供独具特色的阅读空间,“不转型就关门”成为业内人人皆知的生存法则。来自于台湾的诚品书店,曾经是新时代书店的救星,在苏州的首店一改传统书店的装修风格,一度成为了“网红打卡地”、文艺青年的必去场所,这也是诚品前几年在大陆试水成功的原因之一。
▼ 图辑|诚品深圳店采用复合式经营 主打100多个品牌商店(按图放大)
诚品在传统书店转型的关键时刻,选择深圳作为大陆第二据点,2018年12月在深圳高新园华润万象天地正式开业,照搬了近年来在台湾的布局模式,提供3.3万平方米、6层楼的巨大空间,当中有主打的100多个品牌商店,涵盖文创产品、展览厅、珠宝、服装、餐饮等,书店则成为其中的小小点缀。
考究的装修风格却是相当容易被学习和复制的。面对诚品的挑战,传统书局开始重新打点装潢,新开张的书店也不断创新装潢和营运模式,猫咪书店、咖啡书店、无人书店拔地而起,大多以“小而美”著称,十分适合“打卡”,吸引人潮络绎不绝。
▼ 图辑|深圳网红书店窜起 装修及服务各有特色(【深圳打书钉】全球至阔50米书墙、24小时书吧…5间打卡必去书店)
不过,在实体书店“网红化”的趋势下,有网民渐渐发现,诚品的设计风格却已开始陷入千篇一律的定势,陆媒《南方都市报》报道提到,顾客感觉诚品“体量太大”、“待久了有压力”,且销售的文具太普通,没有让人惊喜一定要买的东西。加上诚品深圳举行活动较少,书籍价格也不菲,于是变得冷门。事实上,即便在台湾,诚品也受到网上书店和小型独立书店的冲击,而接连关闭多间分店。
倚重多元业务 淡化书店色彩
更为重要的是,诚品深圳的业务渐渐倚重服装、餐饮等其他类别的业务,这些在台湾市场看来非常巧妙的做法,搬到深圳却显得不接地气:诚品深圳店周边有不少这些商品的替代选择,且同类商品中诚品售卖价格较高,却未能有明显优势令到消费者埋单。
诚品深圳也淡化了书店的色彩,似乎将书店“变不见”了。有顾客曾向陆媒表示,她印象中的诚品是书店里藏着商场,而深圳的诚品是商场里藏着书店,“从负1层到1层全是餐厅、商店,到了2楼,要沿着店舖绕一圈才能找到书店入口,只有逛完商舖才能看到书店”。
▼ 相关图辑|深圳首间无人书店:人脸识别进店 电子支付买书(按图放大)
有民众实际走访深圳诚品,冷清的人流也证明了这种商场组合缺乏吸引力。有人就表示,诚品的小众饰品、设计师服饰、男士剃须用品等店舖,对普通消费者的吸引力有限。那些被书店、文化活动吸引来的消费者,通常都直奔目的地,如果想逛街,诚品所在的“万象天地”还有很多选择。然而,诚品在营业额下滑后并未重新聚焦书店业务,而是一度试图加大餐饮的比重。
让人觉得去诚品是“购物”而非“看书”,这与读书场域的本来面貌相去甚远。甚至有人讥讽,诚品这类的现代复合式书店是“有卖书的咖啡店”,而不是“有卖咖啡的书店”。另外,诚品深圳是以分租形式经营,透过分租楼面赚取租金差价,成为其重要收入来源。可惜事与愿违,管理策略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游人大减生意差,故趁早离场。
▼ 图辑|西西弗书店、言几又书店在复合式经营方面取得成功(按图放大)
内地《联商网》高级顾问王国平引述数据指,诚品经营面积3.3万平方米,想要有生存空间,日均客流量要在1.5万人次以上。单靠自身书店没办法带动那么大的流量,要做成整体品牌进行共振吸引流量,就要不断花钱宣传。诚品的强势本来是靠书店来支撑其影响力,但书店以外庞大的各类店家,却尾大不掉,反而整体经营亏损严重。
在内地,也有本土商家成功将书店复合式经营做起。1993年在贵州遵义创立的西西弗书店,2007年引入“书店+咖啡”的复合经营模式,2009年的首间购物中心店则为之后的迅速扩张奠定基础。购物中心的人流量也为书店带来了可观的收入,根据《2018-2019中国书店产业报告》,截至2018年10月,书店营业额排名第一的是西西弗书店,为7.7亿元,排名第二的是“言几又”,营业额为5亿元。
▼ 相关图辑|扬州古城里的“新”新华书店(扬州70年历史新华书店终于翻新!老店变身超前卫品味文青基地)
可以看出,对于商场而言,这些成功的复合式经营书店,更像是按照需要搭建进去的模块,主要负责的无非就是摆放书籍的小小天地,以及一两个主题元素,而非要同时兼顾其他五花八门业态的经营。
深圳不缺“诚品”了吗?
事实上,深圳的书店数量在广东排名第一,根据2020中国书店大会发布的《2019-2020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深圳拥有628间书店,而紧随其后的广州、东莞则分别拥有607间、545间书店。
深圳本土也诞生了几间走购物中心模式的书店:覔书店、前簷书店、本来书店。其中,覔书店的扩张速度最快。它是深圳友谊书城于2014年打造的子品牌,店内新增了“覔咖啡”、茶室等项目。当然,深圳街头也有独立书店,因此,当诚品深圳店开业后,不缺“商场+书店”组合模型的深圳,并未能持续给予太多的关注。
▼ 相关图辑|重庆书酒馆自信8000藏书本本精品 深夜食堂Corner让知音围炉夜话(按图放大)
毕竟十几年前,诚品书店的发展模式在当时还是一种时尚。而现在,商场书店相似的规格组合已经不再让大陆的消费者感到新鲜。有舆论认为,在“商场+书店”的模式下,如何才能让书店更有书香味、更有魅力;在书店充分商业化的情况下,如何提供机会,让书店经营者也能选择去经营小众书店,这是深圳要思考的问题。
好在按照《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规划,未来几年,深圳将基本形成“一区一书城、一街道一书吧”格局,全市十区(新区)将建成10座书城、100个“书吧”。至少,没能把诚品留住的深圳,以后大概也不至于会是书店的荒漠。
▼ 相关图辑|台诚品敦南店结业 3万人到场回忆(按图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