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空】AI修复百年前京城影像:马车穿越闹市、朋友见面请安

撰文: 彭琤琳
出版:更新:

内地网民“大谷Spitzer”近日通过AI技术,修复了一段100年前记录北京人生活的影片。在长约10分钟的短片中,原本色彩单调、轮廓模糊的人影,经过修复后变得面目清晰、动作流畅。再加上后期逼真的音效,直接将观众带回1920年的北京城。

左边是黑白色的原素材,右边是经AI修复后的彩色影像。(影片截图)

影片一经发布就得到大量关注,截至周二(12日)上午,“大谷Spitzer”在微博发布的贴文已有逾13万个转发、61万个赞好以及3万多个留言。其中不少网民留意到,100年前北京人的出行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骑马、坐轿、坐人力车穿越闹市及进出京城,不过城内多数人还是靠步行。

影片中的集市熙熙攘攘,非常热闹。由于在那个年代的民众对录影设备仍然陌生,片中拍摄到不少人在镜头前驻足良久,似乎在观察这个新奇的“玩意”。寺庙内烧香拜佛的人也络绎不绝,香火鼎盛。但也有细心的网民发现,除了在寺庙,在大街上很少看见女性。

纪录片拍摄到北京城内的集市人来人往。(影片截图)
+5

朋友及熟人碰面行见面礼(请安礼)的场景也引起热议,有人指出影片中的三种礼仪,第一种是满人间的打千,第二种是汉人的作揖,第三种是满人妇女的请安。此外,告别前也要互相鞠躬再走。除了发现民族之间、男女之间打招呼方式有区别外,不少人感叹:“真是百年巨变,没想到一百年前这么懂礼节。”

😃100年前北京人打招呼方式,点击以下图辑浏览↓↓↓:

+1

据介绍,影像原素材来由加拿大摄影师在1920-1929年间拍摄,官媒《人民日报》四年前发布了这些资料影片。来自北京的“大谷Spitzer”表示,他刚好了解到AI复原的技术,因此在看到这部百年前的影片后萌生出修复的想法。

据他介绍,这段影片一共用了三个AI程式,其中第一个是负责补帧(DAIN),第二个是做解析度扩增(ESRGAN)的,第三个是上色(DeOldify),三种分工综合到一起。对于AI修复和人工修复的不同之处,“大谷Spitzer”解释称,二者背后的工作逻辑相同,但AI修复的速度更快。

但他也指出,影片中的颜色只是计算推断出的结果,目前仍未能做到完全精确和符合历史。“由人类的艺术家来做的话,他肯定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做得应该会更准确,我觉得这是人工智能现在还不足的地方,是要通过不断地训练来加强的。”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