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现疑似黄帝时代都邑  “河洛古国”将成中华文明关键钥匙

撰文: 林君颖
出版:更新:

日前河南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遗址的重大考古成果,称该遗址位于河洛中心区域,很有可能是史前传说人物─黄帝轩辕氏的都城。双槐树遗址的发掘,学者称或可回答中原文明中心何时形成的疑问。

2019年8月27日,考古团队用无人机拍摄的双槐树遗址。(新华社)

惊见“北斗九星”河洛古国或为黄帝都邑

为持续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一同在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遗址持续进行考古工作,经探勘、发掘与科学测年的确认后,判断遗址的时间为距今53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公元前4000-前2900年),其残存面积达117万平方米(约163个足球场大小)。

+1

遗址有三重大型环壕围绕、其围墙有瓮城(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结构、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大型夯土基址、采用版筑法(古代修建墙体的技术,把土夹在两块木板中间,用杵捣坚实就成为墙)夯筑而成的大型连片块状夯土遗迹、三处共1,700多座经规划设计的大型公共墓地、三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围绕中心夯土祭台的大型墓葬、与用九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北斗在上古时期可能为九星,因岁差导致有两颗星今日看不见,才变为北斗七星,不过在先秦文献里仍多见北斗九星的说法)大型天文遗迹、20多处人祭或动物祭的礼祀遗迹以及制陶作坊区、储水区、道路等,另外还出土了与丝绸起源有重要关联的家蚕牙雕艺术品等丰富的文物。

遗址的北斗九星遗迹。(新华每日电讯)

学者实地考察并讨论后,认为双槐树遗址为距今5000年前出现的国家文明时段─古国时代的都邑遗址,除了有其位在河洛中心区域的原因外,该遗址也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所发现的规格最高的中心聚落,学者因而将遗迹命名为“河洛古国”。

历时15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已在辽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等地都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高等级都邑遗址,但中原地区一直迟迟没有发现。担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负责人王巍坦言,“各位都知道中原是中华文明的中心,但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中心?一直欠缺考古实证”,而双槐树遗址的发现,即可填补这个缺口。中国大陆“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表示,该遗址是打开黄河流域文明起源的关键钥匙,尤其是“北斗九星”以及许多凸显礼制的建筑、器物,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所承袭和发扬,仍是一脉相承发展下来的。

证明中华文明“五千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

话说回来,为何中国那么在意要找到中国的起源,证明中国历史有“五千年”呢?今日多数民众常挂在嘴边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文明”,还有倒背如流的“黄帝唐虞夏商周”等中国史口诀,实际上长期以来备受欧美汉学研究人士质疑,认为其缺乏科学佐证。尽管有先秦史料记载“夏商周”三代,且发现二里头等时间早于商代的遗址,但欧美学者认为其缺乏文字等具体实证,而不认为中国历史有“五千年”。

为此,中国于1990年代推动“夏商周断代工程”(简称工程),通过结合自然与人文社会科学的方式,整合天文丶历史丶考古丶文献及碳14测年,来给“夏商周”三代明确的断代年份。虽然两岸三地的华人学者多对夏朝的存在持肯定态度,不过工程自推出《夏商周年表》后,来自两岸与欧美学者的批评声不绝于耳。

如时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亚洲宗教文化中心(Asian Religions Cultures Initiative, Stanford University)兼职研究员蒋祖棣,在《西周年代研究之疑问——对“夏商周断代工程”方法论的批评》一文,通过古代文献、古代天文、纪日金文与金文历谱(工程制定)与碳14测年五个方面,对工程进行批评。他认为在商周考古中,工程的“间隔法”非常不实用,因为出土的陶器、谷物、木头等物品并不会随新王登基而改变。另外,从某下层出土的文物并非一定代表该层的年代,像是做棺材的木料可能早在下葬前就已经准备好,并非在死者去世的那年砍伐的,因此其碳14数据就不能视为它隶属的那个文化层。

双槐树遗址。(中新社)

虽然“夏商周断代工程”推行至今仍饱受许多欧美学者的批评与质疑,但在目前的考古发现与科技条件下,工程虽有缺失但仍划定出中国上古史一个年代框架,但为2004年启动、同样结合多个学科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打下一定的基础,并有多个重大发现,如:距今5000年前,中国已进入文明阶段,已有国家雏形、勾勒出夏商之际的社会背景等。在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后,中国考古在多学科跨领域合作下,已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