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非蝗祸】放鸡鸭可以对付沙漠蝗? 科普杂志解释为何不可行
沙漠蝗大军肆虐东非,并进一步蔓延至巴基斯坦及印度等国,对肯亚、索马里、巴基斯坦、印度等地造成严重的农业灾难。
数以千亿计的蝗虫入侵印巴,位置已逼近中国国境线,有人担心蝗灾会否对中国造成危害。对此,农业农村部表示,沙漠蝗对中国的危害概率很小,国内大规模爆发蝗灾风险很低。
内地网络近日热烈讨论各种对付沙漠蝗的方法,其中包括放鸡鸭吃蝗虫,不过有内地科普杂志指出,此类方法对付一般的、早期的蝗灾可行,但面对漫天飞蝗的环境,则是杯水车薪。
在内地,央视2014年的一段纪录片《牧鸡治蝗》被网友推上热搜,其中描述2001年,河北草原发生了一场蝗灾,一亩地受蝗虫吞噬的牧草达到20多公斤。当时农民纷纷养起了鸡,用鸡来对付蝗虫。蝗虫在出生后第14天到21天是最适合捕杀的时候,一只牧鸡一天能吃掉70多头蝗虫。对于牧民来讲,牧鸡治蝗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等蝗虫治理完了,鸡的肉和蛋可以售卖,直接变成现钞收益。
据早前报道,2000年5月,新疆北部发生特大蝗灾,除采取化学药物外,由一群群牧鸡、牧鸭组成的“生物部队”也在新疆的“灭蝗大战”中大显身手。除了新疆的“本地军”,浙江当时也派出3万只鸭乘飞机赶往新疆,帮忙消灭蝗虫。
↓↓↓ 蝗虫肆虐非洲等地(点图放大浏览)↓↓↓
群居型沙漠蝗会挥发特殊气味 令动物远离
不过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管的内地科普杂志《博物杂志》的文章指出,放鸡鸭吃蝗虫防治的主要是西伯利亚蝗、小翅曲背蝗、雏蝗、戟纹蝗、牧草蝗等。牠们基本不会像沙漠蝗、东亚飞蝗(即内地蝗灾常见品种)一样远距离迁飞。而且鸡鸭吃的主要是没长翅的蝗蝻,对付一般的、早期的蝗灾还可以,真要把鸡鸭放到漫天飞蝗那种环境,完全是杯水车薪。
此外,沙漠蝗和东亚飞蝗分两种形态,数量少的时候是散居型,数量多的时候成为群居型。鸡鸭很爱吃散居型蝗虫,一旦变成群居型,就不爱吃了。中科院动物所的康乐院士团队发现,飞蝗和沙漠蝗变成群居型之后,会挥发苯乙腈。团队用大山雀做实验,发现苯乙腈不好闻,鸟闻了就不爱吃。如果鸟非要吃,继续攻击,蝗虫就会迅速把苯乙腈变成氢氰酸,变成有毒,鸟吃了未必会死,至少会难受。文章指,用鸡鸭来对付大量群居型沙漠蝗,未必胜任。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