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城市.图辑】长生天的草场:一窥内地“连三冠”最贵旅游城市

撰文: 蔡苡柔
出版:更新:

位于中俄蒙边界的呼伦贝尔市室内地面积最大的地籍市。此外,它在内地传媒界面新闻公布的“中国最贵旅游城市”连续三年蝉联第一,第二名则同样是内蒙古的包头,第三则是海南三亚。游客在呼伦贝尔除了较高额的食衣住行消费外,也愿意负担骑马、篝火晚会等特殊项目,使该地的旅游消费居高不下。

呼伦贝尔,得名于境内的呼伦湖与贝尔湖,位于中国北方边境,接壤蒙古、俄罗斯,是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有25万2777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江苏两省面积的总和),隶属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线总长1733.32公里,其中中俄边界1051.08公里,中蒙边界682.24公里。(新华社)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的莫日格勒河局部。呼伦贝尔市境内最著名的地貌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占地面积相当广大,而近年来内蒙古地区面临沙漠化危机,许多草原都成为荒漠,呼伦贝尔草原也就更显得珍贵,吸引许多游客前往,游客在当地也愿意负担更高额的价格体验骑马、篝火晚会等项目。(新华社)
清朝宣统三年底(1912年),呼伦贝尔额鲁特旗总管胜福率兵攻占海拉尔,宣布呼伦贝尔独立,但因为内部各旗蒙古王公意见分歧,而在1914年2月20日,决定取消独立,但直到1915年11月6日,介入甚深的俄国才与中国政府签订《中俄关于呼伦贝尔之协定》,规定呼伦贝尔为中华民国“特别区域”,设置都统衙门与左右两厅,并保障俄国筑路、通商等特权。(Google maps)
陈巴尔虎草原。截至2018年底,呼伦贝尔全市常住人口253.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83.76万人,乡村人口69.25万人,汉族占总人口82%、蒙古族则仅占9%,满族、达斡尔族各占约3%,另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回族、俄罗斯族、朝鲜族等,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地方。(新华社)
陈巴尔虎草原上的羊群。呼伦贝尔的农牧业与旅游业相当重要,2018年全市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023.54万头(只),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栏984.28万头(只);该年共接待旅客1864.98万人次,外国旅客72.04万人次,内地旅客1792.94万人次,全年旅游业总收入685.24亿元,而根据界面新闻统计,旅客人均消费为人民币3,674元,高过以旅费高著称的海南三亚。(新华社)
呼伦湖全景照。呼伦湖面积2,339平方公里,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与贝尔湖为姊妹湖。呼伦贝尔散落著500多个湖泊、3,000多条河流以及不少湿地,相当美丽。(新华社)
呼伦贝尔市辖县级额尔古纳市。民国后,呼伦贝尔原为特别区,日本建立满洲国时期为兴安南、北两省,1948年再改为呼伦贝尔盟,回复蒙古地区自清代以来建立的盟旗制,2001年撤盟设市至今。(新华社)
陈巴尔虎旗位于呼伦贝尔市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巴尔虎部落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在铜石并用时代即居住在贝加尔湖畔,1732至1734年到呼伦贝尔戍牧屯边,定居至今。另外陈巴尔虎旗还有鄂温克族通古斯部落,他们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前后自额尔古纳北岸迁入陈巴尔虎旗境内,成立了鄂温克苏木,该部落仅有2000余人。蒙古民族以“苍天”为永恒最高神,崇拜“长生天”,具有独特的宗教信仰。(新华社)
满洲里市是呼伦贝尔市下辖的准地级计划单列市,位居中俄边界,清末即是重要口岸,也是俄国中东铁路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全市面积仅730平方公里,人口23万多,经济相当发达。(新华社)
满洲里公路口岸。2019年1月至7月,满洲里公路口岸出入境果菜货车13,000余辆次,出口果菜总量27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7.7%。蔬菜会那么重要的原因在于俄罗斯冬季气候寒冷、果菜生产期短,所以对果菜进口需求量大。果菜通过满洲里口岸出口到俄罗斯具有运距短、运时少、运费省,且质优价廉品种丰富等优点,如今满洲里口岸已成为中国蔬菜出口俄罗斯集散地。(VCG)
满洲里口岸望向俄罗斯国门,可见远处俄罗斯外贝加尔斯克县的风景,满州里在已故青年导演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里成为主角们都“想去看大象”的地方,是一个逃离现实的地方。(VCG)
额布都格口岸,与蒙古国白音胡舒口岸相对应,是呼伦贝尔市8个对外开放口岸之一。1991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临时过货点;1995年升格为一类季节性开放口岸;2012年通过国家级验收,正式列为国家对外开放口岸。该口岸主要是为了大庆石油公司对蒙古国的石油开采及运输。(VCG)
满洲里市中心夜景,夜晚的满州里一样热闹,建筑风格也多有俄式色彩。(新华社)
2018年满洲里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73.5亿元人民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76,703元人民币,高出内蒙古平均68,000元人民币甚多,可见这个区域发展的繁盛,有“亚洲之窗”之称。(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