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在沈阳东南方的鸭绿江畔,与朝鲜新义州隔鸭绿江相望。(编按:鸭绿江的“绿”,在此要读“路”)丹东原名为“安东”,到了中共建政之后才被改名“丹东”,意为红色东方之城,这个“红”,指的是共产主义的红。当《香港01》记者实际走访丹东,一方面可以见到当地市民红火的生活,另一方面,看著战火遗留下的印迹,不免令人联想这个“红”也有血染之意。
丹东,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也是连接朝鲜半岛与中国及欧亚大陆的主要陆路通道。其中,最著名景点──鸭绿江断桥,吸引了不少游客伫足、换装朝鲜服饰拍照。(VCG) 丹东位于辽宁半岛东南,隔著鸭绿江与朝鲜相望,有了朝鲜的加持,边疆城市的神秘感又添加几分。(Google_Earth) 也正因邻近朝鲜,自2012年美国对朝鲜实施经济制裁后,丹东市成为物资进入平壤的重要门户。另外,若要进入朝鲜旅游,大部分旅行团也都是从丹东搭火车入朝。(朱嘉磊摄) 丹东市人口有242万。图为位在鸭绿江畔、丹东这一侧的道路,是条单行线,每到上下班高峰,道路会堵得水泄不通。(朱嘉磊摄) 步行在鸭绿江边,随处可见“朝鲜饭店”,有的中国人开,也有很多像“松涛园”这种“正规”的朝鲜国营饭店。(朱嘉磊摄) 店内的服务员清一色都是朝鲜姑娘,玲珑、清秀,笑起来声音格外地甜美。拍照合影是不允许的,她们大都是在朝鲜念书的大学生,被国家派来进行实习,属于“国家行为”。(朱嘉磊摄) 另一家朝鲜饭店门口,也聚集不少年轻服务员,即便这群女孩双十年华,但对于相机镜头相当敏感,当看到有人拍摄,便会转过身去。(朱嘉磊摄) 听说,在中国有100多家朝鲜餐厅,消费水准不菲,而这些餐厅大都分布在驻华使领馆旁和中朝边境城市,如丹东、延吉等地。据传,服务员在服务客人的空档,还会登上舞台表演朝鲜歌谣和流行歌曲,且有表演的朝鲜餐厅价位比当地贵上不少。图为丹东饭店的朝鲜姑娘们在餐厅门口聊天。(朱嘉磊摄) 鸭绿江边,有很多中国人开设的饭店,且打著朝鲜元素的旗号。(朱嘉磊摄) 在鸭绿江大桥附近,有一家由朝鲜方面独资开办的“高丽饭店”。据说,“高丽饭店”的生意很好,每天顾客盈门,如不事先预定,定无缘光顾。这般火热,不仅“高丽饭店”的身份特殊,同时因为饭店内有正宗的平壤冷面、煎海鲜等道地的各种朝鲜食品,吸引不少老饕前往。(朱嘉磊摄) 丹东市的柳京饭店距离鸭绿江桥头不到200米,内部富丽堂皇,属于辽宁鸿祥实业集团,是丹东市最大的对朝贸易集团,法定代表人是马晓红。不过,这位代表人马晓红,已在2016年9月15日被控涉嫌严重经济犯罪,遭到警方逮捕。 1905年,日本为连接跨越中国东北与朝鲜地区,兴建了鸭绿江桥,同时为确保铁路运输,又利于大船航行,这座桥的设计是能定时开合。(VCG) 不过,到了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又在鸭绿江上游处兴建了一条新的铁路大桥,把第一条桥改为公路桥。(VCG) 由于第一座桥在韩战期间,被美军炸毁,现在只剩第二座桥还在运作。图为从朝鲜往返的旅游团大巴车,车上司机均为朝鲜人。(朱嘉磊摄) 沿著鸭绿江的步道上,小贩拉客、游客穿梭,大街上喇叭声不绝于耳,看似歌舞升平,但偶尔武警巡逻,又隐约感到一丝紧张气氛。图为鸭绿江江边售卖的朝鲜钱币,很多人说都是假的。(朱嘉磊摄) 其实走在鸭绿江边上,除了浓浓的朝鲜风味,也能强烈感受两岸的面貌截然不同。记者所在的丹东是高楼林立,而对岸的新义州则多是老式的两层楼房。(朱嘉磊摄) 一名网红在鸭绿江江边做著直播,引游客围观。(朱嘉磊摄) 来到鸭绿江边,不少游客享受的朝鲜氛围、穿著朝鲜族服饰拍照。(朱嘉磊摄) 在鸭绿江的游船上,中国游客透过望远镜观察丹东对岸的朝鲜。(朱嘉磊摄) 很多丹东人在鸭绿江中游泳、划帆船。鸭绿江属于中朝两国共管,一名泳者说,他经常游到对面坐在岸边休息,有时会有朝鲜士兵拿著枪喊他快走。(朱嘉磊摄) 浮桥,曾经中国志愿军秘密跨江处。冬天的鸭绿江封冻,而且一冻就是好几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用桥梁也可以跨过鸭绿江。(朱嘉磊摄) 夏天的傍晚,丹东民众在鸭绿江边度过休闲时光。(朱嘉磊摄) 夜晚的鸭绿江两侧,丹东一边还有很多小摊位在营业。(朱嘉磊摄) 丹东口岸附近停放的车辆上贴著“出口朝鲜”。(朱嘉磊摄) 在高丽街上,有摆地摊的小商贩,美食不贵还新鲜。(朱嘉磊摄) 丹东口岸常聚集大量的朝鲜工务人员,她们正在等待办理手续。(朱嘉磊摄) 丹东口岸外的朝鲜人,不过可注意他领口的装饰及一身装扮。(朱嘉磊摄) 来到丹东定要去高丽街转转,距火车站很近,都是朝鲜特色小商铺。(朱嘉磊摄) 一辆火车车厢准备运到朝鲜,口岸工作人员准备丈量及检查。(朱嘉磊摄) 国门湾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于2015年建成启动,但很多店铺至今仍空荡荡。(朱嘉磊摄) 丹东,虽然是座中国城市,但由于近邻朝鲜,城市街道上随处可见“朝鲜足迹”,别有一番风味。(朱嘉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