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辑】全球数百万候鸟迁徙枢纽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遗成功

撰文: 叶琪
出版:更新:

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当地时间周五(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54处世界自然遗产。(图源:视觉中国/澎湃新闻)

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当地时间周五(5日)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会议审议通过将“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是中国第54处世界自然遗产。(图源:视觉中国/澎湃新闻)
该区域为23种具有国际重要性的鸟类提供栖息地,同时亦支撑17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物种的生存,其中包括有1种极危物种、5种濒危物种和5种易危物种。
据江苏盐城官方介绍,“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其范围主要包括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部分区域、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境、盐城条子泥市级湿地公园、东台市条子泥湿地保护小区和东台市高泥淤泥质海滩湿地保护小区。
今次“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列入是填补了中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亦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及江苏省首项自然遗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显示,“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符合世界自然遗产第10条(生物多样性)标准,为数以百万计的迁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是勺嘴鹬、丹顶鹤等珍稀濒危候鸟的不可替代自然栖息地,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