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广东英德青塘遗址出土万年前古人类化石

撰文: 吴梓枫
出版: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周四(10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公布了2018年中国考古新发现6项入选项目,当中包括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延安市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澄城县刘家洼东周遗址、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及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

芦山峁遗址(图)为陜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邻延河支流陈团沟、新尧沟两条河沟,整体地形呈“山”字形,分布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属于超大型史前聚落遗址,始建年代为庙底沟二期晚段,距今约4500年,将延安的筑城史至少向前推了2300年。(视觉中国)
位于荆门市沙洋县的城河遗址王家塝墓地考古发掘于去年取得重大收获,当中发现212座新石器时代墓葬。据悉,王家塝地点应是城河遗址屈家岭文化的大型墓地,其等级高、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在中国长江中游地区较为少见。图为湖北沙洋县城河新石器时代遗址M225号墓葬和陪葬品。(视觉中国)
考古队透过陜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北方的刘家洼遗址(图)内的特征,包括分析其夯土建筑、城墙、壕沟、陶范及制陶等手工遗存,以及其青铜器礼器组合形式,青铜器铭文等资料,推测这里应是一处春秋时期小国芮国后期的都城遗址及墓地。(视觉中国)
据资料显示,芮国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春秋中期被秦所灭。据《左传》记载:“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芮国仅仅存世逾400年,由于一直找不到芮国后期的政治中心,其被灭国的真相也变得扑朔迷离。如今确定位于陜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北的刘家洼遗址就是芮国后期的都城和墓地。至此,史书中的芮国被完整地“找到了”。图为刘家洼遗址墓地大墓出土的铜鼎。(视觉中国)
陜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北的刘家洼遗址出土了不少金器。(视觉中国)
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图)距今约2.5万年至1万年,位于英德的青塘遗址黄门岩1号洞。当地于2016年曾发现了广东乃至岭南最早的古代墓葬,并从中发掘出保存较为完整的人体骨架,这是广东保存最完整的1万多年以前的古人类化石,为广东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考古取得的重大突破。(视觉中国)
四川渠县城坝遗址(图)又名宕渠城遗址,位于渠县土溪镇渠江东岸的城坝村、天府村和流溪乡的燕岩村一带,遗址分布面积达567万平方米。城坝遗址是川东地区目前尚存的历史最早、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古城遗址。经勘探发现墓葬上千座、窑址和水井数十座等,截止目前考古发掘面积共4000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425个,发现墓葬、水井、灰坑、城墙、城门、房址、窑址等重要遗迹,出土“宕渠文字”瓦当、简牍、青铜器、竹编器、陶器等各类珍贵文物逾千件,亦进一步确证城坝遗址就是两汉时期的宕渠城。(视觉中国)
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遗址为近年发掘面积最大的金代中后期高等级皇家城址,推测为金章宗避暑的行宫(捺钵)泰和宫,是第一处经考古发掘的金代行宫遗址。据悉,太子城遗址为一座平面为长方形的城址,总面积14万平方米,墙体外均有护城河,城内勘探共发现建筑基址28座,城内主要街道为南北向3条,东西向1条,基本成T字形分布。同时,发现1座南门,门外有瓮城。图为河北张家口市太子城金代城址出土的建筑构件。(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