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墓文革被毁 墓土用于畜圈、原址化作菜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至今仍广为传诵,但据陆媒报道,杜牧在西安的墓地毁于文革时间,如今已变为一片菜地,墓土更早已用作为牲畜栏圈的里铺。
内地《华商报》11月25日报道,当时由中国唐史学会和汾酒集团联合主办的“杜牧墓保护研讨会”在西安举办,其间专家学者们拜访杜牧墓遗址。虽然杜牧墓现已是低洼菜地,但主办方仍在现场铺上了红地毯,挂上横额,以示隆重。
报道指在西安市长安区大兆街道司马村,村民口耳相传村子西南角埋葬著唐代大诗人杜牧。 1999年出版的《长安县志》中也记载:“《咸宁县志.陵墓志》载:‘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马村先茔,自为墓志。’其墓建国(按:1949年中共建政)后尚存,在司马村西南,高约7米,面积约1亩,墓顶有一大树,60年代遭平毁。”
村民不时私自挖土盖房
至于杜牧墓遭毁坏的原因,68岁的关村民山忆述,是在1967年至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下了数天阴雨,村民挖掉墓土以作为干土,用于饲养室“垫圈”,亦即给牲畜栏圈铺垫作里铺。
另外村民不时私自挖土盖房,因此仅仅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7米多高的墓土便被挖尽。直至如今,冢的中心只遗留下一个方坑。
今年3月内地《文化报》报道,当时杜牧墓更是“与垃圾、猪圈、粪便相伴长眠”。80多岁的村长关文战便指随著杜牧墓被平毁,成为倾倒垃圾的深坑,村里40岁以下的村民已鲜有知道这一处古迹:“人造景观现在到处都是,却把真正的古迹毁掉了,也没有人管理保护。”
专家:冀按史书修复墓冢
西安市于2012年公布文物普查结果,确定杜氏家族墓即位于长安区大兆街道司马村以西。杜淹、杜如晦、杜济、杜亚、杜佑、杜敳、杜牧等均祔葬司马村祖茔。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称,希望按照史书记载将杜牧墓封土恢复起来,并建一个纪念馆,陈列一些有关杜牧的史书记载。在清明节能够开展祭祀杜牧的活动,让世界各地杜氏家族有个寻根问祖的地方。
文物局:未能确认墓主是杜牧
可是长安区旅游民族宗教文物局却透露,长安区司马村的墓是否是杜牧的墓尚不能确认,因此不能保护开发:“目前没有考古勘探,虽然有文史资料足以证明,但在没有发掘确凿的墓志以及相关文物之前,从严谨的态度来讲,还不能肯定。”局方亦一般不会主动发掘地下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