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辑】天津出租屋背后的故事:外乡人蜗居努力求生存 

撰文: 吴梓枫
出版:更新:

从上百年历史的“文物级”的古老住宅,到近年才刚与起的长租公寓,天津都应有尽用,而住在其中的租户自然亦各适其适、分别来自五湖四海,各自拥有不一样的租房故事。

今年44岁的老马为黑龙江人,平日在天津和平区当清洁工人,他补充指:“就是倒垃圾的。”他每天都要在凌晨4时至6时出门工作,其后下午亦需干活,惟有在这两个时段之间可有几小时的空闲睡个回笼觉,或喝上半碗酒看看剧。(视觉中国)
今年已是老马来到天津的第5年,老马一直住在天津和平区的新华里。他与另一工友合租的这间小单位大约只有七八平方米,月租450元(人民币.下同),每人分担225元,5年来房东都没有涨过房租。 而其单位所身处的两层小楼为日本租界时期的建筑,已有上百年历史,有人说这里曾是兵营,有人说这里曾是监狱,还有人说这里曾是妓院,但老马就指:“是甚么都无所谓了。”(视觉中国)
老马表示,当地周围已没有更便宜的房子了。而他所住的那里就已经住了近十户人家,当中老马住的是一楼,横竖两张床已占去单位的大半空间。(视觉中国)
至于老马的妻子与孩子则都在老家,几乎不来天津,老马表示:“来了也住不开,平时打打电话就得了。”而老马所居住的单位,房间窗户都被封死了,为了透气他平日都开着门。至于大门上的财神爷则是是老马今年新贴的,在灯光照射下,屋里就以财神爷最为发亮。对于天津早前下雨,积水正好淹到床板的位置,老马仅表示:“还能怎么办?在床上凑活睡了一晚。”(视觉中国)
同样是居住在天津日租界这区域、来自山东的茂升夫妇在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中被拍下了这张合影。茂升妻子玉娟今年1月被诊断出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治疗。在与医院一墙之隔的海光新村,他们租下这间小卧室,每月的房费1100元,电费自理,性价比并不高,但以这个价格在天津市中心基本租不到甚么好房子。(视觉中国)
他们所住的房间只有一扇狭小的窗户,通风极差,加上空调早已故障,走进屋子就能闻到一股发霉的味道。茂升说,在屋内无论把衣服晾多少天,也还是潮湿的。屋外早已有了秋意,但屋里温度仍有32℃,空气湿度60%。由于妻子玉娟生病无法使用风扇,茂升闷得受不了,只好打开门去楼道里乘凉,一门之隔,却凉快了许多。(视觉中国)
这两幢楼宇居住着大约30户居民,有不少是跟他们一样来津求医的患者和家属,楼道狭窄,仅容一人通过。他们需要共用一个卫生间,只有3个坑,每户每月需要缴纳10元的清洁费。在茂升夫妇的房间里,最贵重的电器要数房东提供的老式冰箱,每天耗电一度多。打开冰箱,空荡荡的,但还是得开著,用来冷藏妻子每天所需的药物。(视觉中国)
来自山东的韩飞今年刚刚毕业,本科为摄影专业,毕业之后他在一家传媒公司做编辑工作。他不想离熟悉的学校太远,当然更得考虑到自己的收入,于是在学校附近的小区租下了一间5平方米的阁楼,每月房租700元。(视觉中国)
这里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大学城,房东将自家的阁楼隔成3间,分别出租。韩飞的房间被他称为“鼠窝”,他量过房顶最低处只有86厘米,有时候躺在床上要站起来,一下子撞到屋顶,顿时眼冒金星。房间内没有空调,闷热潮湿,只有到了晚上,房东才会给提供一台风扇。(视觉中国)
在韩飞看来,眼下收入并不乐观,对于居住条件不能要求太高,有个地方睡觉就很知足。无聊的时候,韩飞在屋内健身,只能做俯卧撑和仰卧起坐。从住处到最近的地铁站距离3.5公里,每天早晨他要骑20分钟左右的单车去搭地铁,“骑车锻炼好啊,不用花钱去健身房”,工作两个月他已瘦了7斤多。(视觉中国)
这天夜里,韩飞躺在床上睡不着,他戏称自己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贵族”,一个“无钱、无车、无房”的“三无产品”。“津漂”了两个月,他准备辞掉工作,回老家发展了,而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纪实摄影师。(视觉中国)
“我的目标是搬到对面小区去住”,江依所说的“对面小区”是指天津和平区与河西区交界的一片高档公寓。豪华装潢、全封闭式……当然租金也很“高档”,几乎比她现在住的地方高出一倍。(视觉中国)
这是唐山姑娘江依第一次租房,今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她和朋友找到了房屋中介。她希望能找个治安较好的环境。“你放心,楼下就是派出所!”中介告诉她,后来她发现,这是一个负责地铁治安的派出所。之所以租在这里,主要还是上班方便,离公司只有两站地铁的距离。(视觉中国)
位于朝阳里的这套5层顶楼的小两室,55平方米,房东跟江依一样是“90后”,当时就在这里结的婚,在屋里的各处都贴上了“囍”字,江依喜欢的也是这一点,干净。不过,当她妈妈来她的住处“视察”时,还是被屋里狭小的卫生间惊讶到了。尽管房子是北向的,不太通风,外面凉快的时候屋里还得开空调;尽管小区外的津河不时会传来阵阵臭气,江依觉得这些她都能忍受。(视觉中国)
这里的生活实在太便利,楼下就是一个蔬菜水果批发店,东西都很便宜,周边还聚集了两三个超市,日常所需都能买到。而每月3000元的房租,分摊下来每人1500元,也是个比较合适的价格。对于江依来说,租房不仅仅是租个睡觉的地方,她爱烹饪,每天下班后都要琢磨着晚上吃甚么,而这天她要做一道鱼香肉丝。3个月前她住进来时才买的新锅,已经被用得焦痕斑驳。电视里则播放著她最近在追的剧,她表示:“如果不结婚的话,我可能会一直租房租下去。”(视觉中国)
重庆人林布凡经常加班,一般要加到八九时甚至十一时,回到家已经接近午夜。这是位于天津河西区,2017年才建成的高层小区,规划中将其定位为“新八大里”,要打造为中心商务区的。但对于租房者来说,这跟他们没甚么关系。林布凡更关心的,小区门口的马路前两天刚刚通车,还有“附近的外卖实在太少了”。 (视觉中国)
29岁的林布凡毕业7年,租了7年的房,他表示:“房租?当然涨了。”刚毕业那时,他跟3个朋友在白堤路租了个两室一厅,房租2000元。2013年他搬到西湖道的小两室,房租也是2000元,由两个人分担,直到去年房东象征性地把房租涨了100元,“现在那地方房租至少3000元起”。 (视觉中国)
今年4月,他们再次搬家,住进了属于新鲜事物的长租公寓,林布凡每月需要为他的那间卧室支付1390元租金,水电煤气费自理。这套公寓在18层,对于楼房来说,并不是个吉利的数字。林布凡也曾想过租个带阳台的公寓,这样他们就不用将衣服晾在客厅里,但是那种房子要贵上好几百元,超过了他的心理价位。(视觉中国)
2017年,林布凡在外环之外贷款买了套房,到2019年就能交房。尽管以后上班的路途更遥远,但他终于有了自己真正的家。(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