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及长渠成功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撰文: 潘翠怡
出版:更新:

加拿大当地时间周一(13日)晚,正在举行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9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公布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都江堰、灵渠、姜席堰和长渠4个全部申报成功。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专业型世界遗产,由国际灌排委员会于2014年设立,目的为保护、挖掘和推广具有历史价值的可持续灌溉工程及其科学经验,每年申报评选公布一批。

都江堰始建于西元前3世纪,是中国古代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视觉中国)
都江堰航拍。(视觉中国)
都江堰引长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造就“天府之国”的美誉,目前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视觉中国)
灵渠位于广西兴安县,是沟通长江流域的湘江和珠江流域的漓江的跨流域水利工程,始建于西元前214年,兼有水运和灌溉效益。(视觉中国)
宋代文献已有灵渠灌溉的明确记载,干渠上以有坝或无坝引水、提水等多种形式灌溉湘桂走廊沿线农田,目前灌溉面积约6万亩。(视觉中国)
姜席堰位于浙江龙游县,始建于元至顺年间(14世纪),渠首自衢江支流灵山港引水,利用河中沙洲建上下二堰引水,灌溉3.5万亩农田,并为县城区供水。(网络图片)
姜席堰可灌溉3.5万亩农田。(网络图片)
长渠位于湖北襄阳,到南宋时期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灌溉体系,是古代“长藤结瓜”式灌溉工程的典型代表,目前灌溉面积30多万亩。(网络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