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辑】张献忠“千船沉银”文物在京展出 满目生辉证传说不虚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明末民变首领张献忠于1647年在四川战死,传说他当年在四川岷江彭山江口沉下大量金银财宝。近年这些财宝被考古人员发掘出来,证明“千船沉银”的传说不虚。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更是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26日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亮相,这是该考古成果首次公开全面展示。

长沙府“岁供王府”五十两金锭(1621年)。这是长沙府上供藩王府的岁供黄金,为已知明代金锭中的最大锭型,存世稀少。1643年8月,张献忠攻克长沙,可能是从吉王府中得到此金锭。(视觉中国)
明代银锭以“元宝”形为主。普通大锭重五十两,中锭重十两,小锭重五两。明代的“一两”约为现在37克左右。(视觉中国)
武冈州“都水司正银”一百两银锭。明代存世银锭多为五十两形制,一百两官银极为罕见。(视觉中国)
展览展出大量银锭,可见流传了数百年的张献忠“千船沉银”的传说不虚。(视觉中国)
展览展出大量金锭,观众可以由此想像当年张献忠在四川建立大西政权时,积蓄了大量财富。(视觉中国)
“骁右营总兵关防”铜印(1645年)。此印是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铸造颁发的军备铜印。(视觉中国)
这是张献忠册封嫔妃的金册,在2017年江口古战场遗址出水。(视觉中国)
虎钮永昌大元帅金印。这枚金印是张献忠沉船文物中的核心文物,对考证沉船文物性质极为关键。根据金印上所刻的信息显示,金印铸造于1643年农历十一月,当时张献忠还没有称帝。(视觉中国)
这是展出的“西王赏功”钱,为张献忠政权赏功之钱币,以奖励有军功者,存世极罕见。(新华社)
龙纹金牌饰。牌饰因挤压严重变形,原为圆形,饰有镂空龙纹。(多维新闻)
木销及银锭。这是迄今为止首次考古发现的木鞘,证实了张献忠“木鞘藏银”的传说。其制作方法是将一根完整的木头剖成两半,中间掏空,装入银锭后,把两半木头合起,再用铁片或铜片箍紧,便于银锭运输。(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