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队的世代差异——做音乐一定要“有话要说”?|林纶诗专栏
为了特别嘉宾——广州的沼泽乐队去看抢耳音乐节,其中展示了六队新进独立乐队,每队表演半小时,再由中国后摇乐队沼泽压轴。
文:林纶诗|题:乐队的世代差异——做音乐一定要“有话要说”?
沼泽是吾代有名的独立乐队,外国更称他们为中国Pink Floyd,最厉害是揉合中国乐器如古琴到电音里,加上其艺术品味,演出时配合水墨及诗句,与大连的惘闻乐队,被称为北惘闻、南沼泽。甚有武林味道,更是国际公认极高水平的后摇乐队。
除了音乐,沼泽和惘闻的语言水平甚高,歌曲虽然大多没有歌词,但歌名及文字概念都运用得很出色。今次沼泽弹奏《争鸣》一曲,背后沙画配上“鸟为生而争,人为义而鸣”,还有优雅的英文翻译。这种表演形式有大量留白,亦是在live里才展现到最多讯息。
说到讯息,上一代的乐队做音乐确是“有话想说”。对比同场的新乐队,更见不同世代音乐人的差异—他们从来不羞于没目的地做音乐,更不用以宏大理念为自己贴金。
沼泽之前,新乐队们都会介绍自己,我也用心看场刊读读他们要说的话:Emmahotel说聚在一起为打机多过为写音乐,只是有点愧疚才做音乐,也不执著有什么话要说,不用太“emo”(感情用事) ; 还有before the night ends说参加抢耳音乐计划一半是为了讨好女友,5gjm999则说他们名字来自“总是不知道在做甚么”(5gjm是“唔知做乜”,下删三字)……相比以理念立队的音乐人,新一代似乎更能忠于自己,以“无为”作为理念,其实也挺潇洒。
我一向喜欢把世代论放到音乐人上,因为互联网及快速流转的时代特性,每一代的特征更明显有别。Z世代一出生已经是身处数码时代,资讯爆炸,社交媒体更是逃不过的日常,在这样的环境长大,虽然什么也好像懂,但更易感到孤独,于是向来觉得“认真便输了”,什么大义澟然的口号或理论都一早听过,世界把一切推向他们,资讯全天轰炸,结果是什么? 一切都是过眼云烟,什么讯息什么真理,都不用认真较劲思辨。在这种背景下,可以令我们更明白近一代的音乐人呢。
(专栏“歌曲心头好”隔周刊出,图片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林纶诗,80后中大人,钟爱香港流行文化。写过乐评、做过评审,最喜欢合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