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堡有皇室睇】雍正赖三年唔肯搬?养心殿一个决定改变香港?

撰文: 陈奉京
出版:更新:

有房9000间的北京紫禁城,是清朝皇帝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按照原来的设计,位于中轴线北部的干清宫本是皇帝的正式寝宫,但清朝前后12位皇帝中却有8位喜欢住在偏西的养心殿,西太后慈禧也曾在养心殿的东暖阁垂帘听政,因此在清廷剧中,养心殿的出镜率也非常高。铜锣湾皇室堡正举办有关养心殿的展览,带大家走近清帝的私生活。有说,香港之所以是今天的香港,也和养心殿有关。

养心殿正殿是皇帝召见大臣和处理政事的地方,挂有雍正亲笔的“中正仁和”横匾。(网络图片)

雍正拒迁入正寝 原因是房间太大?

养心殿建筑结构图。(康文署)

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相对于紫禁城内其他起居室而言,并不算宽敞,也没有精美的园林,明朝皇帝几乎不曾在养心殿长住过。清康熙年间,养心殿是清宫造办处所在地,负责制造宫廷用的器物,康熙驾崩后,养心殿成为继位者雍正帝服丧的地方。按照规例,皇帝守孝只要27天,然而27天过后,雍正却决定要像普通老百姓一样守孝三年,依然不愿搬入和养心殿只有一墙之隔的正寝乾清宫,据说是因为他对乾清宫停放过康熙和顺治的遗体而有心结,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住在养心殿比住在乾清宫方便。简单来说,雍正嫌乾清宫太大了,要花费太多时间在不同房间中走动,反而面积略小却布局紧凑、功能齐全的养心殿,已足够满足皇帝的日常生活起居,包括性生活。 三年守孝期结束后,雍正说:“朕在养心殿办理政事,坐卧不离此处者三年,而三年内,每遇暑天,未有如此殿之凉者。”从此正式将正寝搬到养心殿,“凡办理庶政、召对、引见,一如乾清宫”。此后历任清朝皇帝也以养心殿作为主要的起居室,养心殿也不仅是皇帝“吃喝屙瞓”的地方,前殿正中的房间用来召见大臣和处理政务。

斗室改变渔村命运?

养心殿曾是慈禧垂帘听政的地方。(康文署)

养心殿如何改变了香港的命运?相信大家也已经猜到了。1839年,道光皇帝正是在养心殿与林则徐筹划禁烟方案,后授予林则徐钦差大臣一职负责禁烟,并导致鸦片战争,大清国战败,香港岛割让予英国。英国代表砵甸乍(后成为首任港督)于1842年10月27日在香港发出告示,指“香港乃不抽税之埠,准各国贸易,并尊重华人习惯”,香港从此开埠成为自由港。而此次展览除了会展出养心殿的建筑结构和功能,以及皇帝的事迹,也会展出湾仔和铜锣湾一带的老照片,回顾香港开埠初期的发展。

现场也会展出香港开埠初期的老照片。(康文署)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礼仪,直到12年后被正式驱逐出紫禁城,养心殿才正式结束了作为皇帝起居室的“历史任务”。紫禁城转身为“故宫博物院”后,养心殿一直是游客参观故宫的主要景点之一,但基于保护文物和建筑的理由,它亦一直没有完全对外开放,只能透过窗户观看。2015年,养心殿开启首次大修,要等到2020年修缮完毕,养心殿才会开放其中90%予公众参观。大修期间,养心殿闭馆,而我们只能在皇室堡看看有关它的展览。

不过,如要真正了解养心殿,并目睹养心殿内皇帝把玩过的文物,此次皇室堡的展览或许并不“够喉”。香港文化博物馆将于6月29日开始举办“八代帝居 ─ 故宫养心殿文物展”,展览选取其中二百多件最具代表性的展品,并借助场景原状展陈和多媒体等形式演绎。

康文署“皇室四面睇”展 日期:6月2日至15日地点:铜锣湾皇室堡地下中庭费用︰免费 

八代帝居 ─ 故宫养心殿文物展 日期:6月29日至10月15日地点:香港文化博物馆费用:$20(成人标准票);$14(团体票);$10(优惠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