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五月】艺术家Nicolas Buffe 动漫电玩重现文艺复兴名著
法国跨媒介艺术家Nicolas Buffe以揉合西方传统艺术、日本和美国流行文化闻名,就如三年前所办的展览“普里菲罗的梦”(The Dream of Poliphilo),他将东京原美术馆(Hara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Tokyo)化成主题乐园,作品融合了巴罗克装饰、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美国卡通和日本动漫等元素,在当代艺术界引起了不少人注意。今年“法国五月”,Buffe也来到香港举办同名展览。虽然因展场限制,展览不如三年前华丽梦幻,但新作品所加入的“电玩”元素却引起了八十后观众的共鸣:“很有小时侯打Gameboy的感觉!”
糅合西方传统艺术、日本和美国流行文化
Nicolas Buffe以糅合西方传统艺术、日本和美国流行文化闻名,作品经常会同时出现动漫、卡通和传统艺术元素。“起初并没有刻意混合不同时期和文化的元素,只是以自己喜欢的作为素材。”他自言与其他生于八十年代的法国人一样,从小就受日本漫画、动漫和电玩影响,不过对他来说,这些却并非纯祽的娱乐,每次也想追求更大的投入感,所以不喜欢听法文的配音和字幕,于美术学院毕业后,他更决定到语言文化学院修读日文。
很多艺术家都是‘宅男’(geek),但可能是我特别‘毒’(nerdy),所以经常用上这些元素来做艺术。
在访问和导赏的期间,Nicolas Buffe行为举指稍为腼腆,说话也阴声细气,确实予人一种“毒毒地”的感觉。不过作为一位巴黎人,即使“毒”也“毒”得浪漫,他笑言当时学日文的动力也来自在巴黎认识的一位日本女生,也就是他的现任妻子,后来他更移居到东京。
数年间,他来往巴黎东京多次举办展览,又与利摩日珐瑯工艺(CRAFT Limoges)、Hermès和COMME des GARÇONS等品牌合作,以糅合西方传统艺术、日本和美国流行文化的创作闻名。后来他更为夏特雷剧院担任舞台和场景设计,将莫札特的《牧羊王》中原有的朴素乡村景色变成充满《星球大战》和《Final Fantasy》电玩系列元素的科幻场景。
三年前于东京原美术馆办的“普里菲罗的梦”跨媒体艺术展览
再办三年前展览“普里菲罗的梦” 加入电玩元素
法国人很会定义什么是‘艺术’,什么是‘当代艺术’;相比之下,日本人则较少将艺术概念化(conceptualize)和分类(segregate)。
Nicolas Buffe的创作也总是难以定义,就如三年前的《普里菲罗的梦》,与其说是跨媒体艺术展览,它更像一个迷你的主题乐园。《普里菲罗的梦》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名著《寻爱绮梦》(The Dream of Poliphilo),故事讲述主角普里菲罗在梦中寻找爱人。Nicolas Buffe认为故事的情节与不少电玩的剧情非常相似,就如八十年代起由任天堂发行自今的“萨尔达传说”(Zelda)系列,而且当中所说的也是围绕“爱”、“欲望”、“奋斗”、“胜利”和“生死”等具普及性(universal)的主题。无论是展场的大门,还是场外的花园,“东京原美术馆”的每一部分都成为了故事剧情中的不同“关卡”,观众要走进展场,就先要进入卡通狗的口中。
而今次于香港办的同名展览,展场则设于大会堂内的展览厅,相比起原美术馆的发挥空间则较为细。不过Nicolas Buffe除了带来多件壁画和雕塑作品以外,亦展出了不少新作品,就如在场地中央搭建了一座迷宫,以还原故事中的经典场面,墙上所投映的动画和游戏片段令人回想起八、九十年代的电玩画面,但场境上的设计又充满巴罗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加上由日本殿堂级后摇滚乐队Mono编写的配乐,有在场的八十后观众形容:“气氛又好梦幻,好似小时侯打Game Boy的感觉!”
Nicolas Buffe:普里菲罗的梦展期:即日至5月29日地点:香港大会堂展览厅(中环爱丁堡广场5号)(公众导赏团预先登记)
关于Nicolas Buffe
定居于东京的法国艺术家,生于1978年。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应用艺术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系、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主修日本文化语言),后于东京艺术大学的修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擅长以跨媒介的艺术形式创作,作品融合精英及流行文化。当代艺术以外,Buffe又曾与利摩日珐瑯工艺、Hermès、COMME des GARÇONS和夏特雷剧院等文化团体和品牌合作,当中创作更获得“法国批评家协会最佳舞台设计奖”和“欧布松国际城市挂毯当代创作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