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希腊对自然与科学的差异 了解苏格拉底转向人文世界的因由

撰文: 转载 麦田出版
出版:更新:

【艺文编按】哲学家苏格拉底把人们探寻真理的焦点从自然界别转移至人文世界普遍被认为是哲学领域中的转折点。这种人文转向也间接令日后不少哲学议题与自然科学脱勾。本文节录自麦田出版《水变成冰是哲学问题?》的〈苏格拉底的人文转向〉一章,内容主要讲述古代人们对自然与科学的理解跟现代有什么的差异。

西元前四世纪左右,雅典城邦出现了一位热爱到市场上跟人讨论问题的哲学家,这个人就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一位很特殊的哲学家,因为他虽然有众多学徒,却未曾留下任何书写的哲学作品,所以我们今天所认识到的苏格拉底,都是出自于与他同时代人笔下的记述。现在讨论苏格拉底哲学的时候,多半参考柏拉图(Plato)《对话录》前期的讨论,虽然柏拉图的对话录不像《论语》,不是弟子记录老师言行的作品,但我们仍然能够从当中推敲出某些属于苏格拉底的立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就是苏格拉底对自然研究的态度。

古希腊雅典城邦。(图源:gettyimages)

苏格拉底对自然研究的态度在多数哲学史里通常会以一个词来总结:人文转向。简单来说,苏格拉底认为不应该花所有心力去研究变动不居的自然,而应该思考人的生命、正义、德行这类的问题。这是对所谓人文转向一个非常简略的说明。然而,正因为多数介绍都只停留在这样的说明上,反而误导很多人,以为苏格拉底认为讨论人类的文化比自然重要。在今天的思考框架里面,自然与文化(或人文)被视为能够涵盖所有分类的一组词汇,换句话说,我们倾向认为一个东西如果不是自然就是人文,不是人文就是自然。自然对于古希腊人来说指的是自然生成物,因此数字不是自然物,数学也不是自然科学。同样地,所谓的文化,是人的行为生成出的结果,所以风俗、习惯是文化,会随著不同族群建构出不同的内容。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的人文转向并不是转而去研究人类文化,而是研究跟自己生命相关,却不具任何文化差异的普遍事物:正义、善、德行、美等本质,而这些本质对苏格拉底来说才是恒常不变的真实存在。

作者:哲学新媒体, 孙有蓉, 邱献仪
出版社:麦田出版
出版日期:2022-09

习惯自然科学当道的读者读到这里一定觉得非常别扭,觉得苏格拉底好像把道德哲学拉到比自然科学还要高的地位上。接下来,让我们重新回到“科学”的意义,来理解苏格拉底到底为什么认为自然不是一个值得花一辈子研究的对象。

我们使用“科学”这个词汇的时候,这个词代表的是最高等级的知识,也就是最真且最稳定的知识。就像我们不会将星座预测称为科学,因为星座预测不总是为真,所提供的知识也并不稳定,有的时候有效,有的时候差之千里。就好像如果今天有人说他知道你是谁,却没有能力每一次都准确认出你来,基本上这个“知道”的程度就仅是“偶尔为真”。对于古希腊人来说,真正能称作科学的知识就要符合最严格的真理条件:绝对、永远、无例外为真。大家不难发现今天的科学定义已经跟古希腊人所定义的科学不太一样了,虽然我们仍然认为自然科学是最精确的知识。我们现在觉得自然科学精确,因为自然科学数学化,不管研究物理现象还是化学现象,最终都是以数学公式来总结,让我们时常忘了就算在这么精密的计算下,仍然只能够给出有一定误差可能的结果,换句话说,离开了数学的自然,仍然充满无常和不可预期。苏格拉底人文转向的关键就在这里:自然是无穷变动的物,从存在上就不可能提供稳定的知识,与其花大半辈子追求这么飘渺、规律非常有限的认知对象,人应该回头探讨在这么多自以为知道的内容当中,到底什么才是稳定、普遍为真的?用一种更强烈的方式来说,因为自然一直变动而真理则恒常不变,如果花再久时间研究自然运动都不会让我们碰触到真理,那自然知识到底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本文获麦田出版授权转载,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哲学新媒体 Philosophy Medium 是由一群哲学人组成的新创团队,用富有创意的方式在社会上传播哲学内容和推广哲学教育,​点燃人们对知识和思辨的热情,满足大众对哲学的需求。孙有蓉,台湾大学哲学系毕业,现于法国索邦巴黎第一大学担任博士生讲师。邱献仪,中正大学哲学博士,专长领域于科学哲学、生物学哲学、气候科学哲学;现时除了担任哲学新媒体讲师,偶尔也在各大专院校教授“批判思考”、“科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等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