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新媒体艺术结合科技重塑感官编码 让人听到视觉、看到声音

撰文: 梁嘉欣
出版:更新:

在电子世代,科技不单是工具,更犹如我们的“第二层皮肤”,不少艺术家近来更著手探索编码程式、机械装置等科技媒体进行创作。今年“艺术‧科技”会推出三个主题展览,将艺术科技带入社区。

其中打头炮的是主题展“感官编码”,策展人林欣杰以媒体理论宗师麦克鲁汉(Marshall McLuhan)的“第二层皮肤”(Extended Skin)理论为灵感,特别展出本地艺术家揉合艺术与科技的作品及装置,让观众感受“听得到的视觉”和“看得到的声音”。

“艺术‧科技”的三个主题展览一共由12组本地艺术家及艺术团队参与,将展出他们一系列包括互动艺术装置、虚拟及声音艺术等作品。第一个主题展“感官编码”于中环街市举行至8月13日,随后将展开“激发的细胞连在一起”以及“虚空之地”两个主题展览。

N A T P《 Into the Void》(相片由香港艺术发展局提供)

“感官编码”策展人林欣杰表示,自己的策展理念与媒体理论宗师麦克鲁汉(Marshall McLuhan)常提及的第二层皮肤有关:“现代人与科技的关系密不可分,现代艺术家亦不再单纯视科技为创作工具。科技有如‘第二层皮肤’,创作者透过探索不同科技媒体,打破传统感官认知的界限。是次展览中展出的7个本地创作,用上了编码程式、机械装置、动态艺术、数据演算、声音重组等技术,透过转换媒体改变既定的感官认知,让观众感受‘听得到的视觉’和‘看得到的声音’。”

卡娜《 The Melting Black》(相片由香港艺术发展局提供)

“感官编码”会展出七组本地艺术家及艺术团队作品,包括卡娜、赵朗天、Dimension Plus、冯颖琳和韩家俊、吴泽霖和楼佳、N A T P,以及董永康的装置作品。此外,林欣杰将会与金曲奖演奏类最佳专辑制作人奖得主hirsk进行跨界别网上演出,将他的超真实 (hyperreality) 系列机械装置搬到台上,通过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将hirsk的音乐转换成影像,以影像谱成音乐,以音乐演绎影像。演出详情可参考主办单位资讯。

【部分作品简介】

《去吧!病菌们》
冯颖琳,韩家俊

冯颖琳 、 韩家俊《去吧 !病菌们》(相片由香港艺术发展局提供)

社交媒体兴起后,资讯传播速度急剧加快,一道一道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链,把资讯像病毒般短时间传播出去,虚拟世界其实早被各种不同的病毒攻占。《去吧!病菌们》将社交媒体上的讯息转化成机械装置,讯息传播影响著机械装置的形象及律动,一组组的仿生机械展现出讯息的扩散及转变,组成一场病菌们的竞技与展示。

《The Interpreter》
吴泽霖,楼佳

吴泽霖 、 楼佳《 The Interpreter》(相片由香港艺术发展局提供)

《The Interpreter》是一个特殊的声音装置,如同语言和音乐之间的翻译仪。它先将二人之间的对话录下,但有别于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作品内置的演算法把语言转换成节奏和音调,再由一系列的乐器演奏,令简单不过的对话,也可变成悠扬乐曲。

【展览地图】

【展览详情】
名称:感官编码
日期:即日至8月13日
时间: 12:00-20:00
地点:中环街市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