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的文化 |游走元朗厦村邓氏宗祠 细述人与宗族之间的关系

撰文: 来稿文章
出版:更新:

中西文化交汇的香港,以“东方之珠”的美名誉满全球。自古以来,人们多数著眼于香港在现代商业社会中的国际地位和经济收益,却并不热衷于传统文化的发掘及传承。狮子山下的这一片土地,到底有著如何的文化底蕴,才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呢﹖回归25年之际,香港电台全新文化考察电视节目《行走中的文化》,带领一班莘莘学子,游走香港,借由他们的视野,探索传承的意义。
原题:游走厦村,认识宗祠

邓妙薇老师是厦村的义务导赏员

节目采用校际体验赛的方式,让高小及初中的学生深入认识及欣赏香港的多元文化,激发及培养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这班二千年后出生的新世代,将亲身接触宗族、建筑、地理、信俗、陶瓷、音乐、粤剧、山水画、绫罗绸缎锦及饮食这十个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项目,通过实地考察,细听专家与学者之分析及研究,展开不同时空下的文化沉浸之旅。每个历史文化项目将有四间小学或中学参加,学生们于考察完成后将参与跟项目相关的挑战,寓学习于竞技,深化知识,活学活用,通过比赛脱颖而出,成为对该文化项目了解最深的佼佼者。

首集《行走中的文化》,由“宗族”出发,带领学生来到香港法定古迹之一的元朗厦村邓氏宗祠,由厦村邓氏原居民邓妙薇老师做导赏员,为学生细心道出传统宗族文化的内涵。来自光明英来学校、天主教伍华小学、救世军田家炳学校、东莞同乡会方树泉学校四间小学的同学们,成为首站的挑战先锋。

所谓宗族,即拥有共同祖先与同姓氏的亲属聚居的社会群体。同一宗族的人们,以延续及壮大宗族命脉为己任,透过祭祖、传统节庆等共同活动,来维系族内的情感。宗祠,便是家族的祠堂,供奉宗族的祖先,延续后代的香火。

古朴又宏伟的厦村邓氏宗祠前,擡头便是龙飞凤舞的一副对联。“南阳绵世泽,税院振家声”十个字,缓缓打开新界五大宗族之首――邓氏宗族的历史大门。厦村邓氏宗祠,最初名为“友恭堂”,作为邓氏后人,邓妙薇老师介绍厦村邓氏宗祠的由来、家族与宗祠的渊源以及宗族的传统活动,细述人与宗族之间的关系。

在邓老师的文化导赏下,学生们观赏邓氏宗祠的建筑布局,祠堂后花园的友恭小学原址,了解书室的作用、点灯的传统及婚宴习俗。邓氏宗祠这座历史建筑文物,埋藏了宗族几代人的深耕与细作,也体现了宗族文化的独特存在。纵观祠内的三进两院,吉祥精致的传统中式斗拱下,布满花卉图案的特色檐板;远眺祠外的醮碑长壁,逢十年拆行砖的风俗中,隐藏宗族兴旺的寓意。静立与回眸间,历史的余音,低低萦绕在“友恭堂”的牌匾下。

体验之旅结束,便是游戏比赛的开始。为了考查学生们对宗族文化的理解,该项目的挑战分为三个回合,首轮是邓氏宗族传统结婚仪式程序的排序游戏,次轮是亲戚间称呼的问答游戏,最后是“扎花灯”的手作灯笼终极比拼环节。比赛内容由浅入深,趣味盎然,由动脑到动手,由学习到实践,学生们将身体力行,各展所能,用行动来传承文化。

一双脚,一点因缘,行走之间,连结起文化传承的足迹。文化,是“文以教化”的过程,是文学、道德、哲学、艺术等不同层面在生活中的体现,也包含著身份认同的底蕴。行走于文化中,由寻找香港的独特文化启程,连系起中国的文化历史,跟世界接轨,既培养情趣,亦陶冶性情。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朋共赏,不亦乐乎﹖下一站,“宗族”。你,准备好了吗?

香港电台电视节目《行走中的文化》带领观众深入了解十个具代表性之历史文化项目,逢周日晚上8时于港台电视31播出。
详情: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culturewalk

(图片及标题为编辑所拟,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