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之行・草间弥生展览】用波点看清自己与日本艺术大师的分别

撰文: 黄立晖
出版:更新:
被波点消融的现实画面,确实震憾。(our_sweet_adventures IG图片)

最近IG在疯传一帧照片:斑烂的大小波点在纯白的房间滋生、蔓延。无他,因为日本艺术大师草间弥生的个展《我的永恒灵魂》现正于东京国立新美术馆举行。

实际上这并不是展览区中的一部分,而是处于展览出口外,离场人士必须经过的一个房间。每人进入房间前会被派发一张印有各色波点图案的贴纸,观众可以将波点贴纸撕下,随意贴在空白房间之内。将一个原本纯白的空间,贴成一个波点的据点,让纯洁饰成疯狂,疯狂得震撼。

用波点消融物我 寻找快乐

这是一个颇有趣的观众互动,让观众重新模仿一次草间弥生在1967年做过的行为艺术电影“Kusama's Self-Obliteration(Jud Yalkut, 1967)”。草间弥生的作品满布波点的原因之一,出于童年被母亲打骂逼致患上神经性视听障碍,令视网膜上多了一重网状斑,是以她童年所画的作品,包括母亲画像都充满波点。在绘画波点的过程中,她得到快乐,继而不满足于绘画的纯然,而直接为实物与自己赋予波点。在1967所拍的实验电影“Kusama's Self-Obliteration中”,无论骑在马背、一身红衣的她、马,甚至背后的植物均贴满波点,心无罣碍地让现实世界变成自己真正的视觉,作为草间弥生式的“万物齐一”。我不知道这能否就可以与佛家的“无我”与老庄的“道”扯上关系,最少最少,草间弥生用了这样的方法消融了物、我之隔,褪去了个人身分。而这其实不过是她寻找comfort zone(波点视觉),以及讨好自己的手段。

▲草间弥生自我消融的实验电影“Kusama's Self-Obliteration (Jud Yalkut,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