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睡房金属乐Djent 宅在家中“夹”band
重金属一向给人硬朗与狂野之感,不过凡事有例外,由Progressive Metal(前卫金属)分支出来的派别Djent,却以“宅”为先。
自2008-09年兴起以来仍是炙手可热的技术金属新派别,而Djent更自成一套文化:不少Djent乐手以一人乐队姿态独立成军,被冠以“睡房乐手”称号,对乐器弹奏技巧及数码录音技术有狂热追求,却不热衷表演及出碟,网络是他们发表作品、发挥才华的主要园地。Djent运动既反映着数码混音技术和线上音乐平台的高速发展,也隐含着小众对日趋平庸之主流金属乐坛的对抗心态。
适逢在美国Djent界具“一哥”领导地位的前卫金属乐队Periphery及Animals as Leaders于二月间来港于Hidden Agenda献技;与Periphery共演的本地前卫金属乐队Qollision亦在演唱会当日发售全新EP《The God of the Gaps》。Djent于本港兴波在浪之际,正好透过乐手、乐队及乐迷之视角,回顾国际和本地的Djent运动。Djent乐队网络经营是否代表着廿一世纪独立音乐的产业路向?重金属发展里程上Djent未来又会否扮演主导角色?
听Djent总觉在模倣打桩机或重型机枪声:浓厚低沉的结他形成密集有力的riff音墙,配合鼓点复杂节拍,产生时而富摇摆舞动感、时而富不和谐机械冰冷感的音乐。大幅调低的结他是Djent的标志,常使用七、八线结他制造重型低音及多变和弦,以及“polyrhythm”(复式拍子)技法。
本地独立乐队Chillbeat及怒人大乐队的结他手Siam Chan,深受音乐人Devin Townsend、Twelve Foot Ninja及Pain of Salvation等前卫金属乐队影响。他视Djent为前卫金属分支乐风,“前卫金属特色是复杂,结构难捉摸,技术要求高。”他首队接触的Djent乐队为Periphery,坦言初听时觉得“很难听,因为不明白。”细心品尝多次便发现Djent有很多具心思的部份,于是努力钻研和提升结他技术。Siam说追求更高境界的音乐技巧和弹奏水平,要长时间一个人不断练习、吸收新知、创作乐曲,“玩Djent或前卫金属的人,都比较‘毒’。”
来自网络的金属音乐
资深金属乐评人刘sir说Djent是“属于21世纪新世代的前卫金属”。前卫金属是将摇滚结合爵士、古典及电子等元素,追求高超技术、复杂编曲的流派,碍于学院派气息太重,学习聆听都不容易,只流于小众。“Djent非只有技术,它用低沉乐器音色配合复杂拍子,营造一种跳跃和不稳定气氛,结构偏向传统金属曲式,技术成份高之余富流行色彩,比前卫金属更易接受和推广。”
“Djent最初是Meshuggah结他手形容自己演奏音色的拟声词。”刘sir指Meshuggah追随者将其技术和创作概念演变出一套独特演奏方法,自成派系。Djent成为此分支非正式名称,分类上具争议性:“就如90年代的Nu-Metal(新金属)属空泛分类,将Djent归类为前卫金属便合理。”
刘sir更倾向以Djent形容一个时期—特别是网络时代的金属乐。90年代开始主流金属不再追求高技术表演和纯音乐,Djent的出现正好提供空间,满足喜好技术派演奏、对录音质素“有要求”的乐手:“Djent特别之处是生于网络。有志者在家中或band房创作后上载至论坛和YouTube,乐手长期互动组成群体、开创出自身音乐风格,几乎完全分离于主流传媒、听众及唱片公司。”
Djent之“恒”声起源:从1995年谈起
刘sir认为Djent的根源最早可追溯至1995年。“瑞典乐队Meshuggah和加拿大鬼才Devin Townsend是开山祖师。”Meshuggah的《Destroy Erase Improve》名字意味着“破旧立新”,音乐风格同样破格,在鞭击金属(Thrash Metal)基础上运用模仿爵士乐的飘忽节奏和复式拍子、机械化演奏和科幻题材歌词,创造出一部他视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殿堂级经典。
Devin Townsend这位本是担当结他英雄Steve Vai巡演歌手的小伙子同年正式出道,利用数十条音轨建筑宏大音墙包围听众,录音技巧富未来感及空间意境,一度患上两极人格失常症的Townsend游走于极端金属和流行乐两个对立面,其破格思维和特别录音制作技术成为Djent乐队追随的规范。
2000年代:萌芽阶段到收成期
千禧年代初英国的Sikth和Fellsilent将流行于90年代的Alternative Metal(另类金属)、Nu-Metal甚至Industrial Metal(工业金属)加添前卫金属复杂编曲,把音乐弄得疯癫荒诞,成为今日Djent之雏型。老祖宗Meshuggah继续进化,2002推出的《Nothing》中运用八弦结他以及更复杂的拍子运算。
Djent在千禧年代中期乘着网络分享创作和演奏片段之风气渐盛而正式出现。把Djent发扬光大的先锋乐队如Periphery和TesseracT的成员都透过网络分享来累积自身与乐风的知名度、推出唱片。乐手们在睡房利用电脑支持新音乐类别,只是距离主流听众重视及大型唱片公司青睐仍然遥远。
后来介乎Djent和Jazz Fusion的三人纯演奏组合Animals as Leaders,及利用Djent理念创作电子音乐的法国一人乐队The Algorithm横空出世,一些本身偏向主流乐风Metalcore的乐队也受Djent影响而转型,Djent终于“修成正果”,刘Sir补充说:“讽刺地,对Djent影响最大的乐队来自欧洲,但发扬却很大部份依赖美国乐队,因为美国长期以来垄断主流媒体、控制潮流涨退。”
乐手“宅”录音 节省人力成本
不少Djent乐手都会在缺乏专业器材的情况下“一脚踢”包办所有音乐录制,Siam说:“音色方面Djent较单一,可能十只歌都一样。我们做音乐方式跟过往不同,以前要大型录音室和录真实的鼓声;现今科技进步,软件如MIDI可编制鼓点,一些甚至可以摸拟真实鼓声。”Siam去年推出的个人EP《First Roll》由创作、弹奏到混音后制都由他一人完成。数码混音技术愈趋成熟,电脑硬件不断进步,过往很多繁复工序都经电脑程式自动化、快速上手,“很多工作变得容易控制”。Siam说自己也是“睡房乐手”,除因为用电脑录音方便外,亦是“土地问题”带来高成本实际考虑使然:“香港地方小,租金开支大,因此录音室收费昂贵,录音尽可能在家中完成,会比较化算。”
于2013年组成的本地前卫金属乐队Qollision,于今年推出第二张EP《The God of the Gaps》,较之由结他手Jackel及鼓手Wilfred主导创作、拥有较正统Djent风格的首张同名EP;新作中各成员参与更平均,元素更丰富,走向更前卫领域。Qollision主音Lee Tsui说:“以前不能在家轻易录音,除非你拥有昂贵电脑。”在前宽频时代、云端储存服务面世前,乐手间不能快速上载、收发巨大的录音档,即时交流无比困难。
科技进步令不可能变成可能,录制成本大幅下降,乐手对自己的音乐更得心应手,Lee Tsui表示高技巧乐手会倾向学习录制自己的音乐。YouTube分享平台普及、讨论区互动风气炽烈,提供无数混音和后制的免费教学资源,大大帮助Djent乐手们自我增值。
Djent自家制文化 全新“宅”经营模式
随网络音乐分享平台如Soundcloud、Bandcamp等愈见普及,其经营模式鼓励音乐人随时随地发布作品及跟乐迷线上交流。这些音乐网的发迹期与Djent的兴起相近,似乎别具象征意义。“Djent颇能代表新一代年轻人经营音乐的心态,”刘sir进一步以例子说明:“美国著名一人乐队Cloudkicker以Post-rock手法玩Djent甚受欢迎,名家如Devin Townsend也认为他很出色。然而Cloudkicker一直只以网上身份活动。我认为他的心态跟不少年轻乐手相似,明白自己音乐玩虽然得好,却不能放弃正职、以音乐赚钱来应付日常生活开支。”
刘sir认为Djent作为网络音乐,其重要价值是证明网络能容纳不同性格、尤其是内歛的音乐人:“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与其他人一同玩音乐或想上台演出,又或能应付营运排练场所的成本。”一人乐队成为常态,Djent的DIY性质较能吸引某类性格的人,更多是了解“音乐难以谋生”之无奈现实的人,毕竟成功被大唱片公司发掘、获得出碟机会的Djent乐队极为少数。
Bandcamp支援免费线上串流播放,乐迷亦可自定金额下载专辑、以捐款形式支持心仪乐队,留言提供意见。如此经营模式保障音乐人免于遭受传统唱片公司剥削,却难以保证稳定收入,“这是全新的音乐生态环境,但乐手要非常明白这环境揾唔到食,要看透一切,知道网上分享音乐是为兴趣,金钱收益是bonus。为群体付出、帮助音乐发展,令乐迷开心满足才是最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