㓥房女生|活在蟑螂、爆渠、换锁、不断扩张的裂痕以外
第一次见彭丽芳,在《明周》,印象是高,然后是喜欢跟人谈话,经常带着笑容,就是那种能跟基层打成一片,富于同理心,又可以跟欧洲百年名牌家族访问而保持从容、优雅、热情而不失尖锐的记者。
文:张帝庄(资深新闻工作者) | 《一个人住㓥房:90后女生窝居之道》序文〈房事即心事〉
在《明周》共事时,我任采访主任,负责编辑她离职前最后一个封面故事,那是关于屡被称为世上最宜居城市墨尔本的。她带着她的眼睛、泪水和敏锐,用两个主题贯穿了一个别的记者只管吃喝玩乐的题目:她的一个主题是快乐,另一个主题是痛苦。她写当地怀才不遇的艺术家、无家者和家暴受害者。
彭丽芳这本讲㓥房的书,固然是一本十分实用的租住㓥房指南,但是在蟑螂、爆渠、换锁、不断扩张的裂痕以外,读者会看到窗外的一抹蓝天、迟凋的洋紫荆和如雪纷飞的木棉花絮。她给读者很多实用知识,我们行内叫做“牛肉”,诸如如何选择㓥房、如何省电、如何布置、如何收纳、如何煮食、如何“自我维修”,有趣、贴地、寻根究底,而且出奇地亲切;同时,行文间,在实用文字以外的某个边陲,她用文学的角度,展现了生活、生命、挫折、感恩、自由和梦想。这些,成了“牛肉”以外的香草。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人生,谁不是千苍百孔?张爱玲书里的人,绝无大义凛然者,经常“毒舌”,比比皆是,但是,她笔下,每一个“坏人”其实都有其因由,所以下笔总带着怜悯。
㓥房,给人“坏”的印象,但仔细思量,实有动人处。
彭丽芳写㓥房,不时给人拍案惊奇之感。明明㓥房不大,一脚踢掉大门,大门倒在客厅,就把整个客厅霸占了,她还是用记者的幽默和准确把一房之长阔高厘米一一写明,而且详细记着她五个工作的地点(嗯,按我理解,大概就是台的前面、台的后面、床的前面、床的上面和以上空间以外唯一余下的空间吧)。
【相关阅读:女生㓥房实验|独居大角咀做新闻工作兼记录自己|彭丽芳】
她还会若无其事记下她的“家当”:一台数码钢琴,还有一面全身镜。没有电视,但有音乐和一面镜子。
郑板桥说:“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孔子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人和环境永远有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有人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强调环境造就了人,可是,倒过来,我们是否也应该意识到,正是一种人,改变了一个地方。
一个人,在㓥房,还有夜曲、香气和写作。
因为有人,所以有生活。一个㓥房本身,不是生活,但一个人住在㓥房,用心感受她遭遇的一切,那就是关于生命的故事。
这本书,我看得很高兴,很疗愈,因为我看到一场冲突、一连串生命的挣扎,以及追求自由和生活的梦想和决心,如何把一个人领到一个直问“此心谁属”的地方。会住和不会住㓥房(谁知道)的人,一定都能会从这本书中得到足够的娱乐、资讯和生命的反思。
(本文获授权转载,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书名|一个人住㓥房:90后女生窝居之道
作者|彭丽芳
出版|万里机构(2021)
本书简介|2017年秋,Amy提着一个行李喼离家,经过一年搬家五次的飘泊,终定居于大角咀旧楼170呎㓥房单位,过着惬意简朴的生活。从对家事一窍不通,到现在能独力处理一切渠务水电蟑螂大小事,虽也撞板咆哮过,但一个人的日子还是要好好过。
《一个人住㓥房:90后女生窝居之道》作者简介|彭丽芳,1990年生,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曾任职记者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