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摄影为何喜欢“重做”功课?|活学VIVA|马世创专栏
摄影是最贴近年青人的艺术媒介。食物如何美味也要“相机先食”;落街买外卖也要“自拍”,到某景点更加要“打咭”上载。虽然摄影变得如此普遍,可是学校里却没有专门的摄影科。当然有人会说:“摄影应该喺视艺堂学啦!”
文:马世创
然而,在中学视艺科推行摄影教学并不简单。先撇下如何教,单是准备器材已令教师却步。视艺科不如科学科有技术员协助,由购置相机及记忆咭,到保养镜头以至日常充电和储存档案,工序极为繁复。而在学校体制内推动创新,从来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可是笔者作为艺术人,总是抱著“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于是在八年前推行摄影教学。适逢学校获赞助几部数码单镜反光机。虽然只够买入门级器材,但对从未接触摄影的学生来说,已十分理想的教材。
究竟要教甚么?
摄影涉及多门学科,相机的结构关乎物理的光学理论;相片档案涉及电脑科的多媒体单元,而创作相片的主题、构图、色彩等却关乎视艺科的评赏与创作部份。单单在视觉艺术科里己殊不简单,要在有限课时让学生学得最多,是非常具挑战性的。
摸著石头过河
当时我们买了器材,接下来就是编写教学大纲。我直接将自己学习摄影的历程放进课程。先教对焦、再教光圈、快门和感光度,然后再教构图等等,结果学生并不受落。这也不难理解,因为自己在摸索操控相机都花上三数年,那学生怎能在短短十小时的课堂里掌握?
后来笔者问了教育界前辈和摄影师朋友,于是调整了课程,从技术及理论减少了,让学生按特定主题进行摄影创作。学生的兴趣大了,起码享受拍摄的过程,尤其是拿著相机四处拍。可是课程完结时,问题也逐渐浮现。由于课程着重意念发展,少提相机操作。结果学生未能好好操控相机,大部份的作品都是“松”“郁”“蒙”。
从纠错中成长
碰了壁,唯有继续修正教学。我回忆自己学习摄影的片段,最深刻莫过于当年玩针孔摄的时候,自己曾经为拍一张照片,在同一地点拍了一个星期,又长时间流连在黑房。原来,过往的教学里,学生欠缺的是重做(REDO)的机会。于是,我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设计,调校教学的步伐。
现时,我在教摄影时会先教相机的基本操控,就是最简单的拿相机姿势、对焦,以及基本的构图。至于稍为复杂的槪念则留待日后有机会再教。然后进入主题摄影,习作由三次减为一次,学生只需专注一个主题拍摄。每次完成拍摄,我们便会品评作品,找出提升相片的方法,接著便按建议重拍。最初我还怕学生感到乏味,没想到他们很重视重拍。
原来,我们都很珍惜有重来一次的机会。
(专栏“活学VIVA”每月刊出,标题由编辑撰写,原题:“与时并进,摄入视艺课”。本文不代表艺文格物立场)
作者简介|马世创,北角协同中学视觉艺术科主任,“赛马会教师创新力量”第四届创新教师伙伴。
【延伸阅读:无得旅行 线上看名画心得指南|活学VIVA|马世创专栏】
【延伸阅读:玩具变艺术教材 别被说明书限制创意|活学VIVA|马世创专栏】
鹤咀炮台|港岛东南端英军海防炮台 继主教山后又一本地历史遗迹
香港地势三面环海、多岛多山,足称世界知名的远足、登高胜地。鹤咀半岛位处香港岛东南端,颇受本地远足爱好者欢迎。沿下山小径穿过树到半岛西面海边,我们可见岩石滩上仍矗立着一座坚实的建筑,它就是鹤咀炮台(Former Cape D'Aguilar Batt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