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馆《诗意遗产》艺展 探索怎样赋权让“文物”产生意义?
过去留下来的遗物残骸,哪些可被定义为“文物”?哪些可被定义为“文化遗产”,甚至乎晋升成“艺术品”?法国哲学家傅柯曾提出“话语即权力”,点出我们生活的文化体系中,有很多集体无意识,话语背后的权威,或对文化的定义,均是透过某些权力规训所致,某件物品或概念的价值,涉及权力话语争夺而成形。
大馆当代美术馆最新展览“诗意遗产”,便以废弃物品如何具有被当作文化“遗产”的可能性为主题,旨在探索艺术作品、文化遗产和碎片残骸三者有何区别?文物是怎样产生?由谁制造?当中哪些值得保育?
是次展览从公开征集的策展计划中选出六个来自香港及海外的艺术家和艺术家组合,藉著他们的作品探讨传统遗产哪些应原封保留,哪些需要重新想像与重塑,以及个人对此有多大的掌控和自主权。
是次参展作品,涵盖全球不同地方的文化议题。例如Jorge Otero-Pailos的作品《尘埃伦理:2011年7月22日》,名称来自挪威一宗爆炸恐袭,艺术家以此探讨在建筑文物的遗产保育中,常被视为废料的尘埃有何文化意义;而Ursula Biemann 作品《成为大学》,则以录像和照片,记录亚马逊人与这位艺术家合创一所土著大学,以保存该族世代相传知识的创校过程;本地艺术家梁美萍则以她从各处收集废置多年的瓦片为媒介,加入沉浸式声置,重新诠释用来保护居住者的瓦片,如何成为记录过去时代的文化遗产。
策展人谭学能表示以“诗意”为展览命名,是希望从艺术角度,以打破限制和制度的架框来探讨文化遗产,是次展览旨在创造一个跨界对话的平台,促使遗产及当代艺术反思其实践,并另辟蹊径将过去最重要、珍贵的部份与现在串连起来。
作品一:《尘埃伦理:2011年7月22日》(2014)
艺术家:Jorge Otero-Pailos (西班牙/美国)
乳胶及尘埃
鸣谢艺术家及Sapar Contemporary
“诗意遗产”展览场景
摄影:关尚智
作品二:《经过III:另一个国家计划》(2009)
艺术家:Alfredo & Isabel Aquilizan(菲律宾)
纸箱、木卡板及相片
鸣谢艺术家
“诗意遗产”展览场景
摄影:关尚智
作品三:《无声之声》(2021)
艺术家:梁美萍
混合媒体装置
大馆当代美术馆委约创作
“诗意遗产”展览场景
摄影:关尚智
作品四:《成为大学》(2021)
艺术家:Ursula Biemann (瑞士)
录像及相片
8分钟
鸣谢艺术家
“诗意遗产”展览场景
摄影:关尚智
作品五:《森林法》(2014)
艺术家:Ursula Biemann(瑞士) & Paulo Tavares(巴西)
双频录像装置、地图、文件、物件及出版刊物
38分钟
鸣谢艺术家
“诗意遗产”展览场景
摄影:关尚智
作品六:《此心安处是吾家?》(2021)
艺术家:尹丽娟
陶瓷、相片及录像
录像由林颖诗摄,4分钟
大馆当代美术馆委约创作
“诗意遗产”展览场景
摄影:关尚智
作品七:《凝伫之盘(荒石)》(2021)
艺术家:陈丽同
二手塑胶卡板、回收花岗岩、不锈钢螺丝杆及螺丝帽、
铁架、树脂、颜料
大馆当代美术馆委约创作
“诗意遗产”展览场景
摄影:关尚智
【展览详情】
名称:诗意遗产
日期: 2021 年 9 月 2 日至 11 月 21
时间: 11:00 AM- 7:00 PM
地点:大馆赛马会艺方1楼
费用:免费
【展览地图】
【中国电影海报设计殿堂级人物黄海,多个作品成为经典,我们一齐重温当中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