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陈幼坚策展 《茶话》展现新饮茶风貌

撰文: 麦婉婷
出版:更新:
泡咖啡店或喝一杯手冲咖啡蔚然成风,那泡茶、流连茶室又会否是另一选择?(麦婉婷摄)

纵然笔者深知不能以茶代水,然而随台湾文化、日本茶道等事情进入香港,赏茶究竟是品茶、茗茶,还是吃茶?三者是相通还是有异,现实是各有各说法,唯一可取是茶与荼相通,苦茶、粗茶、吃茶、茶疗,茶的另一境界和品茶格调,这么近又那么远。粗茶,也是好茶。

另一边箱,不懂品茶又同样正在喝著粗茶的记者,坦然此时此刻实在心神不定,幻想日剧《校对女王》女主角河野悦子上身,执着字眼和细节也不让人觉得麻烦与嚣张,又想得到部长放任到外跌跌碰碰,与臭章鱼斗嘴据理力争,亦能被视之为可爱的认真。于是,她于上周末到访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在其艺术与活动空间Space 27策划的活动《茶话》,认真学茶。

喝茶下棋,不也是人生乐事?茶,又怎止是一种享受,背后还有更多。(麦婉婷摄)

赏茶

陈幼坚与太太同是好茶之人,在学茶、品茶期间,对茶器,甚至有关的器具和工艺也一一细心欣赏与了解源由,多年来从中国和日本,收集了不少茶具器物。在《茶话》活动中,他巧妙借用东方传统建筑像殿又像塔的外观,并将之简化成由一层又一层大小不一的透明亚胶力方盒砌出来的展示空间,再由其承载多年收集与茶有关的成果,配合巧思、艺术性构图,在宝殿内如风景般被陈列。

三座伫立于展览空间近中央位置的宝殿,异常养眼。认真细看俩人宝殿中的宝物,其实也不难发现宝库除了依材质分类,还涉及银、漆、竹、木、陶和瓷,来源不乏由中国和京都购入,有饶富中国气息的,又有中西共融和东洋风。人们说茶艺与工艺文化宏扬天下,眼见面前五湖四海的器具,也不觉那说法老土刻板,言过其实。

即便是一个小瓮、小壶或小瓶,也有份量十足的传统元素。(麦婉婷摄)

一件小器具承载的历史、工艺之深可以超出人的想像。一时三刻,也想像不到除了陶器、竹器、瓷器,在茶的世界,银器也有一位置。

日本有龙,中国也有龙,但此龙来自中国。( 麦婉婷摄)
有盖小瓮上混集不同的菊花,看来中西合壁,华洋混集。(麦婉婷摄)
小银壶看似均匀的六角底纹,那像竹身的手柄,质感别树一格,东方气息极为浓烈。而壶身以树干型的开窗画图法,又让人不禁联想起广彩同样有惯以开窗之法作画。工艺,可谓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麦婉婷摄)

品茶

在是次《茶话》活动,陈幼坚与茶叶品牌茶庄姊妹品牌茶庄PLANTATION联手举行茶会。除了提供泡茶、品茶体验,还带,来精致茶点予人赏析、品尝。茶点糅合了艺术与烹饪视野,仍为味蕾带来另一种陌生的味道和口感。糕点轻盈的质感、纯净的植物味道,非常配搭。或许,又有人一要批评茶点精品化一种文化,但是假若茶点能成为一个楔子或诱因让人稍稍抽离烦思杂碎片刻,一顷间踏上探索茶道之路,洞茶之外又学习茶之礼仪和步骤,领略其神。不管能否修得古代僧人“茶禅一味”或是日本当代茶道“和敬清寂”的精神,也能偷得一分钟的静修,洗涤尘心。

展品本身已能让因茶慕名而来的人看到茶与工艺、历史和文化环环相扣的端倪。(麦婉婷摄)

玩茶

由 Flos on the Folk 的 Vanessa Chik 主持,具建筑设计背景的她专精花艺设计,深谙光与影与结构的变化。(麦婉婷摄)

“一叶茶,闻的是人文艺蕴;一口茶,品的是人生浓淡;一席茶,话的是人间闲趣。”陈幼坚的《茶话》,背后是藏著重启一间现代茶馆,希望大众能透过设计感的茶具器皿去体验现代茶的文化,品茶之外,又欣赏茶以外有关的艺术、文代和历史,重塑尝茶的风气。

茶趣,说的是认真的学茶初体验啊!

《茶话》日期:1月21日(星期六)时间:13:00 - 19:00地点:Space 27 HK(香港鲗鱼涌英皇道653-659号东祥工厂大厦 A/B 座 10 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