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の文房具办港台怀旧市集 钟燕齐:香港文化影响多国玩具

撰文: 黄正轩
出版:更新:

资讯科技跟都市建设发展急速,很多古老事物来不及让年轻一辈欣赏学习便成了凭吊对象,怀旧近年在时尚界和文化界成为潮流,昔日美学元素为人重新发现借镜。前人智慧、技艺跟创意在千篇一律之数码化现代中大放光彩,显得“新不如旧”。玩具界复古不惶多让,搪胶热潮可见一斑。身为资深玩具收藏家及文具店“银の文房具”东主的媒体人钟燕齐(Joel)伙同台湾玩具团体“1982小时候”主理人林家纬(大D)于本月中举办《2017银の文房具 X 小时候港台怀旧交流市集》,云集港澳台玩具收藏者和古物档主,促成三地人重温彼此玩具回忆和历史,留存童真点滴,分享实体玩乐的美好经验。

钟燕齐展示风行香港数十年的塑胶猪仔钱罂,右边为香港本土版,实际上是抄袭自左边加拿大原版:“猪仔代表加拿大的农场社会,穿著农夫的工人裤,被香港玩具商抄了设计并引入香港后,却加上了两个中式金钱在腰部,颜色变成朱红,又有金漆。”(龚嘉盛摄)

钟燕齐表示第二次跟台湾玩具收藏家协办市集,“上次以我自己喜好为主,今次的交流著意反映台北、台中及台南各地收藏家喜欢的玩具,最重要是带出香港对台湾玩具文化的影响。”美国电影、日本特摄片及动漫对全球玩具影响有目共睹,上世纪1960年代《蝙蝠侠》美剧一度带动翻版Batman玩具潮,《小甜甜》和《铁甲万能侠》等日作均为台湾中年玩具迷集体记忆,香港电影文化的角色则较鲜为人知,却值得细数。

僵尸玩具在中国僵尸片和天师片发源地香港极罕有,但在台湾一度是最流行玩具,很多是日本清版动作游戏《灵幻道士》的周边精品。(林家纬提供)

《僵尸先生》到《街霸》港日流行争霸战

林正英于80年代拍摄一系列僵尸电影,以《灵幻道士》之名同时风靡日本和台湾,衍生出台制及日制的僵尸玩具和电子游戏,从未在发源地香港火红过,但属于台湾重要的玩具文化。钟燕齐认为林正英僵尸片流行宝岛,跟发达的民间宗教,如妈祖和客家人传入之三山国王等信仰关系密切。

“台湾五步一细庙,十步一大庙,香火鼎盛,我想这是主因之一,道教跟僵尸等灵异事物有共呜。”日本信仰为神道教,有着丰富妖怪神明传说,僵尸属外来物,出奇地走红,“要归功于游戏的推动力。比起电影落画后迅速过时,电玩流行周期较长。”

可遇不可求的包大人和展昭Q版公仔。(林家纬提供)

跟钟燕齐合作策划市集的“1982小时候”创办者林家纬(大D)小时候在祖母经营的玩具杂货店留连,他现为高中教师,曾有一段时间放下玩具而沉迷电子游戏,直到大学时代起重新收集台湾玩具、怀缅童年美好,当中也有僵尸玩具,他直言对港产僵尸片怀有恐怖印象,是“童年恶梦”。去年七月首度来港参加市集时发现台港间有甚多共同回忆,例如曾是无线电视和亚洲电视在90年代初争相购入的台剧《包青天》推出过玩具。“我带包拯和护卫展昭的玩偶展出,港人也认识,金超群主演古装剧《包青天》当年是八点档黄金时段节目。”

《1992快打旋风激战游戏决战大魔王》除了主题风格不同的两张棋盘纸、骰子、擂台与小人偶之外,还有一叠印有电玩角色的玩具钞票。(1982kids.com)

相同时期Capcom推出的经典格斗游戏《街头霸王II》(台译《快打旋风》)风行至今,阿龙、春丽、本田和军佬等角色家喻户晓。虽源自日本,《街霸》在香港经历深厚本土化,以许景琛改编之同名港漫及Q版公仔周边精品闻名,港产动作片及喜剧趁势恶搞《街霸》,无厘头二创仍为人津津乐道。台湾人对于刘德华、张学友和张卫健主演的《超级学校霸王》以及成龙在《城市猎人》中cosplay春丽一场印象尤深。

林家纬收藏的一套《1992快打旋风激战游戏决战大魔王》桌游,其突兀非常、乱凑而成的名字甚有港产片演绎的疯狂气质。似乎非官方授权的产品,盒面美术线条笔触、面相到用色都酷似港漫画风;棋盘纸两张,一张属可爱风的康乐棋棋纸,另一张是电玩画面截图的大富翁棋纸,附游戏角色棋子和纸币,计分方法逻辑难解,异于传统大富翁:“内容物就是一盒大杂烩,实在说不出来的奇妙感。”

全球大部份《E.T.》玩具皆为台湾制造,因此见于大部份台湾玩具收藏家藏品之中。(林家纬提供)

实体玩具是跨时空

影响台湾深远的作品还有史提芬史匹堡执导的合家欢科幻片《E.T. 外星人》(1982)。钟燕齐道来一段玩具业往事:“本来没有玩具厂肯接这张单,他们不觉得外星人公仔能大卖,又不熟悉电影中常见的BMX单车。香港却有贸易公司接下,把订单拨往台湾,生产期短,由买license、宣传、出品到电影上映只有一个月时间。”如此造就全球大部份《E.T.》玩具皆为台湾制造,亦受当地人热爱。

忍者龟玩具在台湾曾红极一时。(林家纬提供)

钟燕齐指类似“阴差阳错”的传奇充斥玩具业:“尖沙咀广东道彩星大厦大堂有几只铜铸的忍者龟雕像。”彩星全赖制造缺乏期望的忍者龟玩具,从破产倒闭边缘“咸鱼翻生”重新上市,令钟燕齐明白到成人太依赖成人眼光去决定儿童玩具应当如何,很容易误判,好像数年前很多人估不到《魔雪奇缘》的玩具和周边精品大卖:“大人经验好多框框,原来在小朋友眼中我们不看好的玩具反而有趣。早期玩具很少以绿色制造,一来前人研究认为小朋友脑部和视觉对绿色不敏锐,二来配印绿色的技术如Hexagon分色较迟才成熟,达到理想视觉效果。”

钟燕齐珍藏60年代日本Bandai生产的西洋房车铁皮车模型,当年属天价玩具,大英博物馆亦有收藏。(龚嘉盛摄)

钟燕齐强调玩具是重要教育工具,非电脑可取替:“启发小朋友对事物形状颜色的认知和逻辑思维;幼稚园的集体游戏则训练其群体性和互动技巧。”他认为电子游戏不属玩具,因没有启发性,只讲求条件反射,不能训练思考。而桌游培育沟通能力以外,严谨规则潜而默化地灌输儿童奉公守法价值观。

放入电池后,拨弄铁皮车的掣扭可发出车笛声及开关车头灯,当年属高机能玩具。(龚嘉盛摄)

身为60年代出生一辈,物资短缺的钟燕齐在求学时期经历过把文具变成飞机大砲的创意过程。“成年人有知识,我凭设计和物料可看出一件玩具是否港产和何时出厂。小朋友眼中的玩具无新旧之分,非玩具物件只要感有趣,他们也能自行摸索出玩法。”撇除工业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条件成本等外在因素,任何年代的儿童都有很高的接受能力和想像力,因此钟燕齐认为玩具是跨时代。

铁皮车包装盒上印有古早Bandai商标。(龚嘉盛摄)

成长于80年代,林家纬见证台湾跟香港同为玩具代工王国的岁月,“中南部曾有很多大厂。”当时版权法规及知识产权意识尚未通行,玩具商争先恐后生产受儿童欢迎的电视动画翻版玩具,“成品质素粗糙,如同大陆出产,造就很多乱拼而成的奇怪玩具。”他见过一架以迪士尼卡通《阿拉丁神灯》为蓝本的电动模型车,车身却印着中式图腾,又发出台湾垃圾车恒常播放之波兰钢琴曲《少女的祈祷》音乐。

林家纬(中间戴帽者)以“小时候”团体名义举办交流市集及分享会,展览自己的珍藏怀旧玩具,讲解它们背后故事,除了成人可拾回孩提回忆,对小朋友而言也是玩耍和见识的机会。(林家纬提供)

为人师表,林家纬惋惜传统实体玩具逐渐消失,时下青少年都转玩手机游戏,缺少跟友侪一同玩乐的经验,“现在的孩子已很难接触互动的玩具如‘斗片’等,一些实体玩具、小玩儿尽管不太精致,但它们的可贵之处在于当下互动,孩子能彼此连结和分享乐趣。”现今物质丰富,把一条条橡皮筋穿起来跳绳的耍乐经验也许将成过去,林家纬积极举办旧物交流活动,他曾遇过一对情侣,男方看中他藏品中一个极罕有旧糖果罐,想跟他买下来送给女方求婚,林家纬也不知如何定价,索性将罐送之,成就一对姻缘。市集可以充当平台,让成人有机会寻回儿时至宝之余,下一代亦可以玩耍,保留有趣而具原创性的玩具,为它们的存在留个纪录。

“斗片”为台湾本土玩具,玩法类似推波子、卡版对战等计分游戏,塑胶片大小及形象千变万化,多随零食、漫画及文具等儿童商品附送。(龚嘉盛摄)

2017 银の文房具x 小时候 港台怀旧交流市集

日期:2017年1月21日(六)至22日(日)

时间:下午1时至6时(计两场次)

地点:银の文房具(九龙新蒲岗五芳街27-29号永济工业大厦B座1楼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