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作】从快闪展览《印刷物》 再看宣传纸品价值

撰文: 麦婉婷
出版:更新:

作为设计师,除了服务客户,满足客人需求,心底总是潜藏一股执念,穷尽精力在自己的专业、喜爱的范畴不断探索,其成因或许就是源自热诚和憧憬。而早前又有两小子Rayman Wong和Jim Leung证明了执念的力量。同是平面设计师的两人在数年前旅日期间沾上了收集“纸宣传刊物”的习惯,结果当然是一发不可收拾,平常人不会太留的收藏品多得可以铺满小工作室的墙面。于是适逢Jim在新工作室也安定下来,两人便以快闪形式举行一场名为《印刷物》的小型展览,与人分享过往在旅途中收集回来的纸宣传单张、刊物,虽然展览已完结,但印刷品气味仍长存。

虽然只是一场快闪展览,Jim除了设计Poster,也自资印刷,让懂得赏识的观众任取。

01:为什么会自发举行一场《印刷物》展览,还见到你们印制了活动宣传单?

RAYMAN:我们都是做平面设计,觉得那些东西很吸引。记得我第一次到日本,冲击很大,他们免费印刷品威力强大,很多元化,设计感也很强,各方面也处理得很细致,纸与印刷效果也很好。之后就有这个收集“印刷物”的习惯,去旅行会留意别人的印刷品会设计成怎样。储了的东西就像先播下种子,大约3、4年后,“印刷物”贴满了工作室,开始饱和便做一些分享会,这些东西是可以拿出来与人分享。以印刷物为题的小型展览在香港比较少见,香港不是没有,但是始终比较小型,市场也较细,而以日本的展览或活动数量来说,实是比较多,各方面配合下就有好些的东西出现。我们同是做这行,见到好的东西也想让人看到。因为收集回来的东西都是免费,所以我们也免费任人看,还让人任意取走他们喜欢的东西。

01:哪你们收集了这么多,从看到了什么?而《印刷物》除了技术和内容外,还有什么东西想分享?

RAYMAN:说印刷、用纸、落墨那些,已有些陈腔滥调,而且那些都只是交代了故事,应用了什么印刷技巧。当然,设计做得多好,印坏了就是坏了,例如印刷在不同的纸张,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不同,纸本身还有光面、哑面之分,即使只是单印一种颜色,都有特别的效果。其实设计师本身就是要提出那些客户未必知道的效果。放眼在日本,甚至台湾与韩国,他们的可能性是可以很大,甚至乎纸的印刷、不同的技术,纸款、甚至是平价的方式都可以做到得好的效果,为什么呢?其实他们的免费宣传品,背后的设计师已是很出名的设计师,浅叶克己、原研哉等等,他们国家级大师也会做一些纸宣传设计。香港的市场是,客户本身印刷、设计预算已低,甚至不相信设计师,他们会选择以低成本印刷为首要考虑,已不会相信单色印刷会带来的另类效果那些事。或许他们是知道的,不过因为受预算局限,会找更低成本的方案,但我们以质素行先,比如着重印刷效果。其实成本可以再商讨,但是客户始终也成本行先,当然不是全部项目或客户都是这样,但是比例始终较多。我也觉得有点烦,像是在“困局”内,我们的责任就是再做好些。所以更要提出合理的预算,告诉客户怎样才可以做好印刷的事。我也不太想用“推广”那词,因为我们原意不是那样富使命感,只是“如果不经意推广到就好了!”香港市场令人气馁,当中有很多原因、种种因素会令你做自己也不满意的事,甚至乎连个客户也未必满意,所以想做些好的事。香港都是这样,什么也改变不了,有时候有些展览或讲座,去听设计师作作品分享,某程度上增加了能量,就像充了电。

欣赏一张印刷物,除了观察老生常谈的印刷技艺,还看到一个地方的艺术和文化。Jim:“日本的宣传单张,虽然也不是100%都是这样完美,但大部份都是很吸引,未必是丑,还会自成风格。”

01:哪你怎看网上平台?

当Pinterest出现后,实体印刷品的价值在哪里?她们还有存在的需要吗?既然可以将东西全放上网宣传。对于我们做平面设计、做印刷品的,实体东西价值仍是大过在网上取材。比如我喜欢动漫《One Piece》,看他们的展览,我会收藏他们的宣传品,至于网上的宣传图片,可能都会下载,但其实不会长期收藏。去年有3间书店结业,有点失落。那些是陪陪我读书,是老师和前辈那代到现在,香港设计书店相继消失,看来好像不关事,但事实上与设计行业相关。当所有东西也转到网络上,特别是Pinterest的出现,这无可避免,是另一个免费的宣传的媒介。互联网方便之处是成本低,散播率高,不过印刷物是要看实物才知。

这不再只是设计事,也跟用纸、怎样面对市场势力,怎样令到宣传物送到适当的人手中有关。

字体设计,不就是一个时代符号?

印刷物除触感之外,还有岁月痕迹。比如以俗称新闻纸印刷的宣传刊物,在春夏两季遇上潮气后,会再在秋冬季节变干,纸纤维在交替之间,先被水份滋润而扩张,然后又因扩散、蒸发等物理现象,而失去水份,再度收缩,整过过程,令平坦挻直的纸形成微微的小波浪,是看的人故意诗化物理现象,大造文章,还是小波浪真的带来了生存的意味?

RAYMAN LEUNG FUNDAMENTAL 创办人 JIM WONGGood Morning 创办人